光的盛宴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发出的“光芒”。( 作者提供照片)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发出的“光芒”。( 作者提供照片)

字体大小:

一年四季如果按照一整天来算,秋天当是一天中的黄昏。2020年我在瑞典度过了金秋,只要天气允许每天仍然坚持在湖边绕行。绕行时,明知一天中当是中午的夏天,茂盛的绿色早已逝去,眼前的风景是落日余晖——即将进入秋天的尾声:树叶已经由金黄和红褐色开始转为暗铜色;阳光下,叶子随风飘落下来像金色的雪片在空中轻柔飞舞;树冠上没有落下的稀稀落落的黄叶在晚霞中闪烁着金光在颤抖;堆积起来厚厚的落叶在脚下,踩上去像悦耳的音乐在伴奏着飒飒作响,在眼前一片灿烂的金秋中,让我忆想起年少时在北京,西山满山遍野的红叶伴随着嘹亮的嘻笑声;也怀念起每年秋天,伴着母亲在纽约附近,到处追赏红叶的情景,每次还带着可口的茶叶蛋、酱牛肉、醉鸡翅、卤素鸡……以往只喜欢现场观赏,绝不会在视频上观看任何演出的我,最近这段日子也打破成规,每天在屏幕前津津有味地欣赏舞台实况转播视频,以疗慰我对表演艺术的饥渴。

前一阵看柴科夫斯基谱的三幕歌剧《尤金·澳涅金》(Eugene Onegin,本地译《叶普根尼奥涅金》)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演出视频,一开场就被舞台上俄国乡村庄园中铺天盖地的红叶吸引住了,不管是一开始的农民之舞,还是后来表现女主角顿时间的情绪崩溃,一直到林间小溪畔的清晨决斗,都利用秋叶作为场景或道具来表达宣泄情绪。哎——这不是跟我在屋外看到的金秋在唱和嘛!总而言之,疫情期间我必须学会自得其乐,在视频中观赏演出,虽不能跟在现场观赏的感染力同日而语,但也是聊胜于无罢,学着将孤独面对的日子,赏心悦目地“熬”过去,也是一个不易修的人生课题。

一转眼,北欧就进入一天中漫漫的长夜——冬天,到12月为止,瑞典2020年不算冷是个暖冬,没有下过一场能够积起来的白雪,这个冬天特别灰暗,不是雾茫茫就是雨蒙蒙,已经一个月没有见过蓝天更不要提阳光了,因为冠病疫情的迅猛反扑,让我感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像是在钻无底洞。湖边的鸟儿大多数都已散去,小径上湿叽叽泥泞不堪,踩上去滑溜溜的很不舒服,老了更怕滑倒,于是需要另辟新径,呼吸新鲜空气外也好让两条腿活动一下,学着在四周转着弯溜达。

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遛弯去了附近社区的教堂,教堂大门口钟楼的灯点燃了,灯火通明,随着悦耳的音乐和歌声,拾级而上,两侧的烛台上火光红通通,向里看也是吊灯和烛光相互辉映着,有股明亮而暖洋洋的气氛,我从来没有进去过这所教堂,但身不由己地向里迈进去。

啊——我是唯一的一个来教堂做礼拜的人,太意想不到了,慌忙找就近的凳子坐下。环顾四周,两排高悬的长吊灯由天花板落下,十六盏壁灯用蜡烛围绕着,牧师讲台前围绕着点燃的蜡烛,一位披着一头金发的年轻女高音独唱者,披着斗篷站立在左前方一角,似乎面对着满屋的听众在昂首高歌,在她身旁弹音乐伴奏的中年女琴师,优雅地坐在那里,眼睛聚焦在键盘上,她们旁若无人,完全沉浸在宗教音乐中,事实上在我到达之前,他们是全力以赴地在空无一人的教堂中演出。以我的经验,表演艺术是台上的演出者和台下观众相辅相成建立的,如果缺一: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演出者没有必要表演……我当时着实被这个场景和氛围震撼、感动着,冷不防的一位白发女士在我面前出现,微笑着递给我一张当天教堂礼拜程序单,手中还拿了瓶消毒液,我把手伸出来接喷出的消毒液。定下神来,我渐渐不由自主地沉浸到赞美诗的音乐中和温馨光影的笼罩中,一种安详、美和升华的感受油然而生,马上意识到我出其不意闯入的所在地,不是一般性演出场所而是教堂,演唱和演奏者不是在“演出”而是在履行神职,与牧师相同——在用另外的形式宣道,传福音!

将近20分钟后音乐停止,陆陆续续进来了四名参加礼拜的人,牧师穿着白袍此时也出现了,等人们消毒了手之后邀大家坐下,听到教堂塔楼的钟声,我看了表正十一点,意识到布道马上就要开始了,起身向牧师歉意地表示:因不谙瑞典语而退席,非常感谢刚才美好的经验和时光。

诺贝尔周点燃斯德哥尔摩

北欧人有一种性格特点:顽强的韧性,行事低调,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倔强但冷静,崇尚简朴,拥抱大自然。要知道,诺贝尔奖的权威性成为全世界最为瞩目和尊重的奖项,更成为瑞典人最引以为荣的骄傲。这次因为全世界困在疫情之中,诺贝尔委员会很早就宣布取消诺贝尔颁奖典礼和相关的所有活动。但我猜想一定会有其他的设想和方案,不同一般、非同小可的举措。

自从1901年,在诺贝尔逝世五周年纪念日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至今已经120年了,其中1940、41、42年,连续三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取消颁奖活动,而2020年是因为前所未有的冠病疫情席卷全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改变颁奖仪式和各种庆典活动的形式。

诺贝尔获奖者没有在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厅领取由瑞典国王颁发的奖项,而改为得奖人于12月10日,在本人居住地领取由瑞典政府代表颁发的一份证书、一枚奖牌、一份记有奖金金额的文件,领奖时伴随着乐声在现场直播。同时在当天上午,得奖人会享用一顿传统瑞典式的丰盛早餐,代替了原来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行的隆重晚宴和舞会。

0102021_zblifestyle_mingcai_2_Medium.jpg
2020年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厅内的诺贝尔奖音乐会。(作者提供照片)

庆祝诺贝尔奖的音乐会以往每年12月8日在皇家音乐厅举行,2020年音乐会如期举行,然而在无一听众的皇家音乐厅中,乐队对着观众席上的一片点点星光现场演奏。我看了视频和亚男记录下的众多照片,感动、感慨,更多的应当是感伤罢。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在11月底,欣喜又兴奋地看到了醒目的大幅宣传,标题为:“诺贝尔周点燃斯德哥尔摩——黑暗中的光芒!”(Nobel Week Lights Stockholm - light in the dark!)日期:12月5日至12月13日。

宣传介绍这个项目的文章前半段这样写:

“诺贝尔周点燃斯德哥尔摩”是庆祝今年诺贝尔奖的一种新途径。整个城市中安装的灯光投影装置作品,许多是受诺贝尔奖获奖者发明的启发而创作的。

光影作品通常处于艺术与科学的交汇处。它既有趣,有效又能交流。今年参加的艺术家和灯光设计师正在探索其作品的新思想和新技术。这些装置作品引发了人们对我们如何体验城市环境的思考,并使您作为访客以崭新的眼光看待斯德哥尔摩。

借助标志性场所和建筑物中的新光影体验,诺贝尔周希望邀请斯德哥尔摩居民参加今年的诺贝尔周庆典活动。这一年,是各个方面都被困难缠绕危困的艰辛的一年,这将是一种文化体验,您可以参加此项户外活动,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身历其境地体验到:黑暗中给予的光芒是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刻。”

我好奇心重,密切的身临其境的关注了“诺贝尔周点燃斯德哥尔摩”活动。无法一一介绍12处地标场景,这里挑四处地标简介一下:

·古斯塔夫瓦萨教堂:诺贝尔一生最伟大的发明是硝化甘油炸药和飞行炮弹。这两样东西本身是中性的,它既可以用于防卫又可以用于侵略。诺贝尔一生致力于为人类造福,致力于社会的文明进步,他的精神引人沉思和反思。作品被投射在教堂正门外的一块大玻璃屏幕上,无声并以慢动作显示出强大的炸药爆炸时的光芒与威力。

·市政厅:历来是诺贝尔奖盛大的宴会场地。此次是与瑞典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合作开展的最大的视频制图项目之一。此装置与今年因发现宇宙最奇怪的现象——黑洞而获得的物理学奖有着明显的联系。

·文化中心:整座建筑玻璃窗用灯影显示:“我永远不会放弃灯光!”这句话是1957年12月10日,阿尔及利亚出生的法国作家阿尔伯特·卡缪斯(Albert Camus)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一句致词,是他对自己一生奋斗精神的总结。

·诺贝尔奖博物馆:博物馆外围绕一圈醒目的蓝、黄双色灯框,与瑞典国旗及诺贝尔庆典活动中的蓝与黄色相像。潜台词是:在这里欢迎所有的访客,大家都是诺贝尔奖博物馆的荣誉贵宾。

从第一次诺贝尔颁奖典礼开始,每次都是12月10日下午举行,为纪念诺贝尔1896年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逝世而在这一时刻同时举行仪式含有特殊意义,做法一直沿袭至今。2020年以“黑暗中的光芒!”为主题的庆典也由下午开始,那时天早已墨黑,灯光要在黑夜降临时才会达到应有的最佳效果。

0102021_zblifestyle_mingcai_1_Medium.jpg
江青(右)、汉宁(左)、礼雅祖孙三代逛圣诞节花市。(作者提供照片)

露西亚节

无独有偶的是“诺贝尔周点燃斯德哥尔摩”12月13日闭幕,选在那天正好与同一天瑞典传统的露西亚节相连结。在露西亚以前,瑞典皆是昼短夜长,这天之后,白天会越来越长。露西亚是光明的传递者,是古老神话中的人物,她担负着一项永恒的职责——为瑞典的漫漫长夜带来光明。露西亚之夜是一年中最长的夜晚,也是最危险的夜晚,据说鬼神都会跑出来,动物也会开口说话。到了早晨,动物需要进食额外的饲料;人也需要额外进食补充营养。这种额外进食预示着圣诞节即将来临,感觉上跟中国民间祭灶节是同样的道理,祭灶节是中国过春节的序曲,年菜在这之后陆续起动。

赞颂露西亚的歌曲有很多,都是相似的送暗迎亮主题,写下孙女爱唱的这首:

夜幕降临

笼罩庭院和屋宅

在没有阳光照耀的地方,

四处阴沉暗淡

她走进了我们黑暗的家园,

带来了点燃的蜡烛,

圣露西亚,圣露西亚!

虽然两岁半的孙女不能理解歌词,唱起来还会荒腔走板,但她现在天天听天天唱,耳熟能详地唱得一字不差顺溜极了。

露西亚节的庆祝活动还包括吃姜味饼干和甜味藏红花小面包(lussekatter,做成形如蜷曲的猫咪,用葡萄干做眼睛)。大人会搭配添了香料的热葡萄酒 (glögg),热香料酒则是红酒加入香料及肉桂慢火煮,热后再加伏特加的暖身饮品。

形式是这样的:根据传统,露西亚要“戴着光明”——戴蜡烛环绕的王冠(传统中用真蜡烛,现在基本上用电池作电源);她的每个侍女穿着白色长袍也要手持蜡烛;星光男孩手持镶在木棒上亮晶晶的星星,也穿着白色长袍,戴着锥形高帽;棕仙们举着小灯笼压尾。

记得多年前,黑暗中的清晨我和比雷尔去汉宁托儿所观礼,随着孩子们从侧门戴着烛光和举着星火缓缓走进,室内灯光渐渐变暗,而孩子们的歌声越来越嘹亮时,会产生一种异常感人,特别温馨的气氛。

今年的露西亚节正好是星期天,托儿所不开门,于是我清晨起身,在黑暗中赶到社区的小教堂想看庆祝露西亚活动,不料吃了个闭门羹。教堂黑区区的,门口贴了张纸:由于瑞典疫情变得严峻,教堂的一切活动暂时停止。请上网收看我们所有的活动。网址:******谢谢!

我让汉宁帮我找到瑞典国家电视台2020年录制的露西亚特别节目,2020年与往年非常不同的是没有在教堂录制,而选择了在户外,在冰天雪地的瑞典北部拉普兰山区摄制。拉普兰是欧洲最后一片原生态地区,也是欧洲唯一原住民拉普人的故乡,它是芬兰北部、瑞典北部和挪威北部地区的统称,有四分之三处在北极圈内。节目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是麋鹿的角,那是拉普游牧民族畜养的最具特色的动物,然后镜头拉开,猜想是用无人机拍摄,看到广袤的山脉,大片的松林,极地平原、冰川,在冬季全被皑皑的白雪覆盖,冰清玉洁如世外仙境。

整整一小时露西亚节目的编排,都是围绕着烛光、无伴奏的童声、民歌、朗诵、篝火、极夜、午夜的阳光,小木屋透着的灯火,具有民族特色的帐篷,冰河中的倒映,觅食的动物展开,如诗、如梦、如幻。时间仿佛静止了,世间的疫情、困苦和烦恼都已无影无踪,人们在大自然中自由地颂唱、呼吸,一团团“白云”(因为酷寒)由颂唱者口中轻轻喷吐出,吞云吐雾般像在释放心灵!

露西亚节与仲夏节的庆祝活动最能代表瑞典的文化传统,清晰地反映了过去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气息:“日永”是仲夏,跟中国夏至相似;“日短”是露西亚,与中国冬至相近,瑞典的仲夏与露西亚,有如白昼与长夜、光明与黑暗、温暖与寒冷。

2020年的12月21日是农历十一月七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冬至,又叫“亚岁”,仅亚于过春节。冬至也就是“数九寒天”,数九个九天就过完了最冷的数九,按照中国的古老传说,冬至黑夜最长,阴气最重,死亡最近。

前一天,妈妈在电话中告诉我已经买好了汤圆,还准备包饺子过冬至。而我已经约好了儿子,由他开车带孙女礼雅到近郊集市去看圣诞节花市和那里的烛光和灯饰。

下车前我戴上口罩,在蒙蒙细雨中,我们从灰色迈入了彩虹——花市,眼前一闪亮的同时心中一亮闪,顿时阴气全消。看着礼雅闪光的眼睛、阳光的笑颜,我坚信阳光将逐渐驱逐黑暗!

(本文小标为编者所加)

(作者是美籍华裔舞蹈家、作家,现居纽约和瑞典)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