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反对我选读心理学

想学心理学却遭父母反对,认为会影响信仰。(示意图)
想学心理学却遭父母反对,认为会影响信仰。(示意图)

字体大小:

要想理解人的行为,必须先探讨其人格。了解人在社会的特性,是给感性的我们加上理性的翅膀,而更加认真审视、辨析世界。

父母向来对我的任何选择都不曾干涉,有时只会给一些意见和看法,然而,当我告诉他们因为要做助人工作想在大学选修心理学时,却遭到极力反对,以致和我闹得很僵。原来他们听了一些所谓有神学权威的人说,心理学与我们的信仰有冲突,父母担心我会迷糊地背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我坚定我的信仰,也认为自己懂得分辨是非,为何父母死心眼地一味相信那没有念过心理学的人所说的话?我觉得,修读心理学在于自己如何吸收和诠释所学,使用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心理学,会对思想造成影响吗?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从来没有吃过榴梿的人,单凭嗅味就断定这果中之王是异味差劲的水果。对一知半解的学问随意批评者,也许生活比较狭隘,只会闭门造车,陶醉在自己的理论里,很会讲道理,却很少有能力帮助解决他人的难处,因为要帮助他人,必须先了解其问题的起源,就得研究其成长环境中所造成的心理思想。

所以,从那些固执己见的人,我学习到,无论处在什么年龄,都要学习保持头脑思维滚动,寻求并接受新的理论和学说,反复思想,因为我们也许会有错,随时可以推翻腐旧的学说。

先操练自己成为思想通达的人

首先要知道为何要读心理学。时尚、奥秘、羡慕、清高、兴趣、高薪?尽信书不如无书,学问必须学以致用,它有如手握一把刀,可以雕刻出精致的艺术品,但也可以自残得血淋林。所以你必须先操练自己成为思想通达的人,否则学问只会使你更骄傲自恃,顽固狭窄。

我不认为你须要跟有成见的父母辩论,只要问他们,难道科学、医学、法律学就不与宗教有违反和冲突吗?

因为在生活中,许多事都和心理问题中衍射出的认识和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学习一些心理知识是事关现今和未来的大事,我们应该重视。

有些父母说:“我早一点认识儿童的心理就不会把孩子搞砸了!”有许多人要在婚姻或儿女出了问题,才猛然发现自己对人性需要的知识如此肤浅,再来学习似乎“蛋糕已经烧焦”了。现在人已经不如从前简单,社会出了许多心理问题,研究人的心理,才能实际地帮助人,尤其是反社会障碍、变态心理的人。心理学家就是关心人们为什么那样思想,那样行动。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埃里希·弗罗姆(Erich Fromm)、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和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等等都是犹太血统者,存有犹太人传统的智慧,他们的成长过程促使他们做心理学的研究。如果心理学不配成为科系,应该早被淘汰了。当然,也有无神论的学者,可能也会引人进入偏差。

我本来是念历史系的,除了要研究各国古时帝王如何兴起和灭亡,也得认识人物的心理构造,也须要选修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考古学、遗传学、心理学,都是与研究人性问题有关的学术。发现人的问题大多从思想而来,难怪说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由心发出” ,这“心”就是“思想”。为了帮助人,我于是积极学习辅导学。

我曾经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形成习惯了就不会改变,然而,在学习人际沟通分析心理学这门课中,我看到周围人在行动中体现出对人对事的改变,问题是可能变得更好,也可能变得更坏。有许多心理学理论我是不能接受的,包括催眠术,因为那是尝试控制人的灵魂。

我喜欢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说的: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而若能有应付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勇气,就说明他如何定义生活的意义。

要想理解人的行为,必须先探讨其人格。了解人在社会的特性,是给感性的我们加上理性的翅膀,而更加认真审视、辨析世界。社会心理学使我更自我醒觉,更接近世界。有些社会现象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爱说话的人,也是在寻求自身的存在感。

如果儿童常常受到低质量的回应,会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没有感觉被爱,对于外界的回应要求也越低,越不向外界表达自己,或缺乏有效回应别人的方法,人际关系一般也会糟糕,难怪要躲在电子游戏里。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说:孤独并不是来自身边无人。感到孤独的原因,是因为无法与他人交流感受。

原来一个完善人格的养成,关键就在于早期生命的存在感的发现与满足。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