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孩谈生死

死亡提醒我们,要感恩并珍惜。(档案照)
死亡提醒我们,要感恩并珍惜。(档案照)

字体大小:

孩子几岁开始可以接触死亡的课题?如果亲人逝世,家属该告诉孩子“他去世了”,还是“他睡着了?”本报《活得好》请台湾生死关怀教育推广协会理事长,也在多所大学兼任讲师教授生死学的郭慧娟解答。

郭慧娟:我在大学教授生死学,开学的第一堂课都会请学生写下:“第一次想到死亡是几岁?”、“当时发生了什么事?”、“那次经验对你的生死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第一次想到死亡,是在小学时,其次有幼稚园、国中或高中。大部份的孩子都说,很少有机会和家人谈到感受,因为没有机会,而且他们知道父母、长辈不太喜欢谈。死亡向来是禁忌、不讨喜的话题。

正因为我们的死亡教育是回避和忽略,社会绝大多数的人在亲人临终时不知道该如何给予适当的关怀,在亲人过世后不知道该如何帮家人办丧事,更不知道如何走过丧亲悲伤。大多数临终的人在断气之前得不到亲人最温馨、最圆满的祝福和送行。

死亡教育不是单单只有面对死亡而已。面对死亡只是第一步,只有愿意面对,才能启动后续的各种生死教育和关怀知识。这便是“死亡咖啡馆”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我认同孩童的死亡教育应该是直接、坦承、不回避。家长或老师其实可以清楚明瞭地向孩子说明“死亡,就是永远不会回来,不管我们多么伤痛,也改变不了这件事。”,让孩子们正向地学习“面对与承担”。

但家长和老师要带孩子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或许可以安排一个特殊的时间,把大家聚在一起,回忆曾经的点滴,让孩子在此过程中学会忘却与珍藏。

另外,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会保持连络与沟通,确保孩子的情绪能得到特別与及时的照顾。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悲痛,告诉孩子,死亡是难以避免的事情,悲伤是很正常的表现,但生活中还拥有更多的东西,我们要感恩并珍惜,然后继续前行。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