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婚姻辅导专家辅导了无数夫妻后,总结出五种不同表达爱的方式,这五种“爱的语言”适用于每个人,也能在亲子关系上帮助父母更理解年幼孩子表达爱的方式。
我的两岁半女儿有个奇怪的坚持。她指定要外婆帮她做所有的事情,包括脱鞋、洗澡、喂食甚至是推婴儿车。如果我想减轻母亲的负担而接手推婴儿车,女儿会一直哭闹。为此,我曾经非常恼怒,觉得这小孩也太不体谅外婆了,怎么可以凡事都要外婆做呢?有一天,我忽然想到,这有可能是因为女儿的“爱的语言”是“行动”。换句话说,她是一个通过实际举动才能感受到对方的爱的人。那些之前被我视为蛮横无理的行为,原来其出发点只是想要感受到外婆的爱。
“爱的语言”是美国婚姻辅导专家盖瑞·查普曼博士(Gary Chapman)在辅导了无数夫妻后,总结归纳出五种不同表达爱的方式。每个人接受和体现爱的方式,即他们爱的语言未必一样。
这五种爱的语言是:肯定的言辞、陪伴、礼物、行动和肢体接触。
为每一扇门找到对的钥匙
本地触爱家庭服务资深辅导员黎凤玲受访时说,五种爱的语言也适用于亲子间。很多人觉得爱很抽象,不知如何表达。
“当一个人付出爱的方式不是对方理解的方式时,对方就收不到,觉得不被爱。这样,双方都很辛苦。爱得很努力,但没智慧。”
例如,有些父母喜欢拥抱孩子,但如果孩子不喜欢被抱,反而比较渴望听到父母称赞的话语,双方都会感到不开心。这就像是放错洞的钥匙一样,虽然有钥匙,但就是不能把门打开。不是钥匙的问题,也不是门的问题,我们要做的,是为每一扇门找到相对应的钥匙。
近来,黎凤玲和同是触爱家庭服务资深辅导员的丈夫陈汉锡一起到四家乐龄活动中心,教导乐龄人士使用五种爱的语言,拉近他们与孩子和孙子的距离。
“老人家最擅长以服务的行动表达爱,但不会称赞,也不会和子孙有肢体接触。我们就教他们,例如竖起拇指表达赞赏,以击掌代替拥抱,或在孙子做功课做到累的时候帮他们按摩。很多乐龄人士不会讲‘我爱你’,但在五种爱的语言里,你不需要讲这三个字也可以用各种方式表达爱。例如,有人说,他们会谢谢老婆煮饭,肯定妻子对家庭的贡献。”
黎凤玲提醒:“我们在爱别人时,要投其所好,不要给己所需,这样才能以一进百,投入一元就有99元的利息,而不是以百进一。”

学习付出与收获爱
了解爱的语言也有助我们看到亲友们的爱。
“很多人会付出爱给你,你可能收不到,因为那不是你爱的语言。但打开眼界后就会发现,其实爱你的人不少。虽然不是你要的方式,但起码你懂得欣赏。”
她以自己为例说,女儿小时候很喜欢从学校的贩卖部买橡皮擦等小玩意送她。起初,她觉得这么做很浪费钱,但后来发现原来女儿的爱的语言是送礼。
“我了解后就引导她说,妈妈比较喜欢你画画送给我。后来,我也开始送她小礼物,其实只是一些小东西,但我把它们包装成礼物送她,让她感觉到被爱。”
黎凤玲说,每个人的爱的语言会随着时间改变,年纪很小的孩子,需要全部五种爱的语言,等他们长大以后才会慢慢发展成首选的一两种。家中长辈可以从孩子小时候就教他们这五种语言,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语言去爱身边的人,同时观察他人接受爱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以自己的想法去爱别人。
五种爱的语言
①肯定的言辞:发掘并在言辞中肯定对方所做的事情,例如,谢谢你在工作了一天以后还打扫家里。
②陪伴:拨出时间和对方一起做他想做的事。
③礼物:送礼时挑选能够表达出“我正在想你”的礼物。
④行动:为对方做一件他在乎的事情,例如帮忙做家务或者买他喜欢吃的食物。
⑤肢体接触:可以是简单的牵手、拥抱、亲吻、拍背或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