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员杨乐嫣梳理 新加坡服装史亮点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助理图书馆员,杨乐嫣从法定缴交本库藏中梳理出新加坡服装史的亮点。(龙国雄摄)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助理图书馆员,杨乐嫣从法定缴交本库藏中梳理出新加坡服装史的亮点。(龙国雄摄)

字体大小:

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助理图书馆员杨乐嫣“潜入”图书馆法定缴交本库藏,从寻获的重要历史素材,梳理出新加坡服装史的一个个亮点,写成《一袭袭的往昔——新加坡服装年代考》,从中可以看出历史怎么影响服装,服装怎么反映社会面貌。

像一张张古董书签,新加坡近一个世纪半,多姿多彩的服装演化史夹在图书馆的收藏内。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助理图书馆员,杨乐嫣(27岁)“潜入”图书馆超过130万件收藏资料与藏书所组成的法定缴交本库藏(legal deposit),梳理出新加坡服装史的一个个亮点。

根据现有法令,本地发行的所有出版物,不管是书籍、杂志期刊、报章、视听材料,甚至手册和传单等印刷物都得呈上两份供图管局收藏,为后代保存我国的出版遗产。杨乐嫣从这些法定缴交本为寻获重要的历史素材,看历史怎么影响服装,服装怎么反映社会面貌,写成《一袭袭的往昔——新加坡服装年代考》(The Way We Were- Fashion Through the Decades)(tinyurl.com/yctxzhr4)在图管局出版的“Biblioasia”季刊上发表。

多元风貌是主要特色

自开埠以来,新加坡的移民社会即让多元风貌成为本土服装的主要特色。杨乐嫣说,19世纪英国先驱女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Isabella Bird)在她1883年出版的马来半岛游记《黄金半岛》(The Golden Chersonese)里就描述她驱车观察到新加坡大街上“五光十色”的“服装展”,有七彩缤纷的丝绸、锦缎、绸缎、棉纱,马来人的红色纱笼;印度人的白头巾;华人苦力的蓝、褐棉布,富人华美的锦缎等映入眼帘,被她形容为叫统治阶级的洋人自惭形秽。

五六十年代反映独立意识

3108_now_9_Small.jpg
我国首本马来时装周刊“Fashion”在1955年2月20日的刊号刊登一件侧边缝上一排旗袍盘扣的纱笼卡峇雅插图。

杨乐嫣的研究以1950年代为主。当时新马和东南亚正极力摆脱殖民统治,追求自主独立,我国五六十年代的服装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默迪卡”(独立)意识,不只是许多新加坡女性穿上象征马来亚意识的纱笼卡峇雅,各族的传统服装元素也在相互影响,象征各族和谐共处。杨乐嫣指出,新加坡首本马来时装周刊“Fashion”在1955年2月20日的刊号就刊登了一件在侧边缝上一排旗袍盘扣的纱笼卡峇雅插图。1959年五、六月刊号的“Fashion Mirror”杂志展示一系列用防缩水布料裁剪的中式衫裤,显示时代的脚步已融入传统服饰;而新加坡长寿杂志《她的世界》(Her World)1961年10月号也示范如何将西班牙热情的舞衣与热带纱笼卡峇雅结合。

杨乐嫣说,60年代的本地服装大受好莱坞电影、英国摩斯(Mod)次文化影响,越来越趋向西化,但仍保留本土特色:“五六十年代的剪裁虽趋向西化,但整体的影响仍来自本土各族的服装元素。”

1961年新加坡施行妇女宪章,摒弃一夫多妻制,实行一夫一妻文明婚姻制,将妇女最低结婚年龄设在18岁。妇女宪章在思想层面上改变了男女关系的观念及女人的社会地位——女人不再是依附男人的弱者。杨乐嫣说,随着更多女人投入社会工作,争取经济独立,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也反映在她们服饰的选择上:“这个时候,越来越多女性除下传统服饰,选穿轻便舒适、解放身体的西服,工作时更为方便。”

3108_now_1_Small.jpg
1961年全国裁缝职工会专为同业推出册子示范用峇迪布裁剪西式男礼服,意识在今日也很前卫。

不让女士专美,新加坡裁缝业也在男士西服下工夫。1961年全国裁缝职工会便专为同业推出《男士服装展示》册子,里头示范用峇迪布裁剪的男士西式礼服即使在今天也很前卫。

六七十年代流行DIY

70后的孩子一定会记得妈妈的缝纫机和服装模板书。杨乐嫣说,六七十年代快时尚尚未出现,DIY(自制)风气大肆流行,坊间纷纷开办裁缝班。她指出,法定缴交本的收藏里便有一本1965年6月本地推出的《幸福时装杂志》(Lucky)服装模板书,一推出几个星期就被抢购一空,在短短一年内就印了三版。一年后推出的第二期教手巧的女性如何裁剪“阿哥哥”和“邦女郎”等风格和造型的西服。

80年代开始走向海外

到了80年代,新加坡服装设计师开始走向海外,放眼本地以外的市场。杨乐嫣说,本地设计师和经济发展局眼见日本设计师,如森英惠(Hanae Mori)、高田贤三(Kenzo Takada)、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等成功攻入欧洲市场,也到巴黎开秀。新加坡服装设计在那个时代萌芽,因为快速吸取外国影响,很快就展现出百花齐放的设计风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在1983年开始汇集本地设计师和服装品牌,以“Singapore Apparel”的名义到海外展销,从1983和1984年只供业者参阅的成衣贸易刊物看见那个时代设计师的创意。1984年的“Singapore Apparel”目录甚至展示本地设计的冬衣,新加坡设计师进军海外市场的野心可见一斑。

80年代新加坡服饰深受国际趋势影响,但近年本地不少设计师又开始从新加坡各族的传统服饰吸取灵感,新旧融汇,衍生出新生代的新加坡风尚。这或许跟SG50炒热的本土意识有关,杨乐嫣说,也可追溯到21世纪初期我国崛起的娘惹热,电影《花样年华》、电视剧《小娘惹》的推波助澜,导致人们开始“溯本求源”。或许时尚真是一个圈圈,很快的,我们又转回了半个世纪前的风尚了。

(藏品图片由国家图书馆提供)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