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里的洋“香肠先生”

在杜佛弯组屋咖啡店卖德国香肠的埃里希·苏尔博克。(互联网)
在杜佛弯组屋咖啡店卖德国香肠的埃里希·苏尔博克。(互联网)

字体大小:

出生于奥地利小镇的苏尔博克喜欢被称为“香肠先生”,他原来是牛车水美食街的一道风景线,前不久移师杜佛弯的咖啡店。苏尔博克在本地一待就是20年,经营德国香肠生意的同时,也做慈善、环保……他在这里谋生,也继续为这第二故乡出力。

按埃里希·苏尔博克(Erich Sollbock)的指点,下了巴士,便看到斜对面马路旁一座多层停车场地面层的咖啡店。六个月前,苏尔博克离开他熟悉的牛车水,在杜佛弯(Dover Crescent)组屋区这家咖啡店里继续他的德国香肠生意。

现年56岁的苏尔博克出生于奥地利一个只有2000人的小镇格雷斯滕(Gresten)。他说,乡下人和城市人对事业的要求和想法很不一样。至于他,长大后最重要的是找一个可以解决自己和家人三餐温饱的工作。“我觉得当厨师很不错,除了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工作的厨房有免费膳食供应,不必花钱就可填饱肚子,你还有机会到其他国家去工作,开拓视野。”于是,1983年,苏尔博克离开他土生土长的家乡去追寻他的梦想。他一度在船务公司当厨师,随船航行到过许多国家,并先后在德国、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落脚。

1997年苏尔博克原本要到马来西亚槟城发展,却不巧碰上金融危机,连工作也丢了。为了生活,他接受了新加坡德国俱乐部一纸合约,受聘为该俱乐部培训厨师。两星期的合约期满后,他选择留下,后来还坐上德国俱乐部餐馆执行总厨的位子。就这样,他在本地一待就是20年,还成了新加坡永久居民。

虽到过很多国家,苏尔博克一直都没想要来新加坡发展。“我喜欢接受挑战,爱到仍有很多未知数的地方去,新加坡已发展得很好,一切都已上轨道,对我而言,没有挑战性,就没有吸引力。”

zb20180115sausage2_Small.jpg
苏尔博克的家乡美食——德国香肠。(互联网)

牛车水的特殊风景

90年代末,适逢本地大厨纷纷走出酒店,另立门户的年代,这让苏尔博克对新加坡有了不同的认识,于是他继续留下。在德国餐馆待了几年后,他也跟随潮流于2004年离开餐馆。他选择到牛车水的美食街当小贩,卖家乡美食:德国香肠。

白人当小贩,苏尔博克的出现很快便成了牛车水街边一道特殊的风景线。看到他外国游客十之八九会停下拍照,有些还会光顾。慕名而来的德国游客也不少,到牛车水找苏尔博克拍照成了这些游客的观光项目之一。许多游轮也把游客带到苏尔博克的摊位来。

苏尔博克笑说:“我好像是新加坡的旅游大使,不断地把外国游客吸引到这里来。”

近年来经济不景,苏尔博克的生意也受波及,不得不结束牛车水的生意,甚至想暂时退出饮食界,没想不出两个月竟然有人邀他到杜佛弯的咖啡店开摊。苏尔博克想,那里邻近新加坡理工学院、国立大学等大专院校,还有教育部、纬壹科技城(One North),附近也是旅居本地的德国人主要聚居地,是个理想的营业地点。

苏尔博克说,咖啡店的生意确实不错,他打算等生意上轨道后再开分店。目前虽有助手协助,但很多时候苏尔博克还是得亲力亲为一脚踢。苏尔博克跟其他小贩一样天天开摊,没有休息,而且每天清晨5时便到咖啡店准备,一直待到晚上10时收档,回家后还要处理账目至凌晨两点,压力不小。

醒狮以苏尔博克摊位命名

喜欢被称为“香肠先生”的苏尔博克谈吐风趣。记者问他平时有什么爱好,没想到他的答案竟然是睡觉。后来想想,他每天只睡三小时,不喜欢睡觉才怪。

zb20180115-sausage3_Large.jpg
以“Wuerstelstand”命名的醒狮,为苏尔博克贺岁。(互联网)

苏尔博克在牛车水卖香肠时早已远近闻名,曾上过电视,为慈善制作过一条88米长的香肠。他也赞助中华体育活动团体富宏文化团。为感谢他的支持,该团体还制作了一头以苏尔博克摊位“Wuerstelstand”命名的醒狮,农历新年时到他的摊位贺岁。面簿上,苏尔博克穿上红色中山装迎接醒狮的到来,摊位前春节气息洋溢。可见苏尔博克对本地的传统节庆和习俗也有一定认识。苏尔博克的太太是菲律宾人,两人的儿子在印度尼西亚出生,在本地成长,接受教育,已完成国民服役的他准备在本地开创自己的事业。

问苏尔博克是否已适应本地生活,融入本地社会?他说,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语言国家,除了英语,新加坡人也说新加坡式英语,各种族相处融洽。“奥地利也是个人口和语言结构多元化的国家,除了奥地利人,还聚居多个少数民族,我们使用多种方言,而我们所使用的德语跟德国的并不完全相同,这些跟新加坡有点类似。两国也都是高度发达的国家,这让我觉得很有归属感,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已爱上新加坡了。”

苏尔博克最爱的还是本地美食。他营业的咖啡店有许多他爱吃的食物,包括印度餐、印尼餐、日本餐、西餐、鸡饭、杂菜饭等等。他最爱吃印度煎饼,每星期吃三次,其次是鸡饭。“当然我也吃德国香肠,而且每天都吃,为的是确保香肠的品质。”

新加坡气候炎热潮湿,不少旅居国外多年的国人回国时都会叫苦连天,来自温带国家的苏尔博克却有不同体会。“厨师一般都要在高温的厨房工作,相比之下,新加坡的炎热天气算不了什么。”显然炎热的气候并没让苏尔博克感觉不自在。

支持新加坡式英语

许多外国人久居本地后,说话口音多少受本地影响,苏尔博克也不例外,他说话时而会特意加入一两个新加坡式英语的语助词。他是新加坡式英语的支持者,非常赞成《英国牛津字典》收录一些新加坡式英语单词。

可以说,新加坡是苏尔博克的第二个家,他在这里谋生,也继续为这第二故乡出力。不久前他参加了“自备容器”(Bring Your Own,简称BYO)运动,为环保尽一分力,并给自备容器者五角钱回扣,借此鼓励更多人用可再次使用的容器打包食物。

2004年开业以来,苏尔博克就已有意识地减少垃圾数量,加入“自备容器”运动是希望顾客跟他一起为减少垃圾出力。他还设立面簿,贴上自备容器的顾客与他的自拍照,跟大家分享他与这些顾客互动的乐趣。他还在面簿上鼓励人们回收玻璃罐、容器等物品。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