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逸山:接通城市 建筑灵感

字体大小:

巴黎素有花都之称,也几乎成为罗曼蒂克的代名词。但浪漫归浪漫,来到巴黎除了酌量做些旅客常做之事外,主要当然还是得“工作”,考察其建筑与艺术作品,以吸取哪怕是跨专业的创作灵感。所以最近一次乘欧洲之星从伦敦跨越英法海峡隧道抵达巴黎稍事休整后,即换乘数趟巴黎著名的Metro地铁到可远眺艾菲尔铁塔的谢约宫(Palais de Chaillot)去参观一个题为“接通城市”(acces a la cité)的建筑设计展。

这建筑展用上了谢约宫的一整个翼,分为三层。第一层展出的主要是法国与欧洲各地的古老城市建筑。只见大块大块的文艺复兴、中世纪、罗马时期,以至更远古建筑物的残余部分被巧妙地重组在这,让人有漫步在时光隧道亲身经历建筑历史演变的真实感觉。其中,参观者更可亲身用一些颇为写实的建筑“原料”来“构建”如桥梁与教堂的拱顶等,令人对古人没有现代器材辅助的建筑技巧,不得不叹为观止。

第二层的展出可约略分为三个部分。中间主要是把散布在法国各地近几百年来的特色建筑制造成多个模型来展出。其中就有著名星级建筑师 Renzo Piano 所设计的在法属新咯理多尼亚(南太平洋)的文化中心,被当地土著的传统住屋所启发,设计出环保、通风,令人惊叹的建筑群。而在上世纪中叶闻名的犹太裔法籍建筑师 Yona Friedman 的移动建筑(mobile architecture)理念,就用上了二层的另一专区,模型与图片同时展示。这“移动”的概念,不只是如交通工具般可易地活动,反而主要是指建筑物可以如方体(cubes)来作为基本单位,而这些方体五花八门的重新组合,自也可展现建筑的灵活性。

而相似的基本单位理念,也在二层又另一转为著名瑞士籍建筑师 Le Corbusier 而设的专区体现了出来。Le Corbusier 当年在法国南部马赛港所设计的一整个完整的“居住单位”(unite d’habitation)被“移置”过来这里,主要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起居所需的典型。一旁也有他著名的用来叙述人与居住环境的 Le Modulor 人形得以合照,让Le Corbusier 的崇拜者极为兴奋。

而这建筑展的地下一层,主要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各种废物利用、节能耐用的创新城市建筑方式,如以前恶名昭彰、被毒贩肆虐的哥伦比亚城市马德茵,就寻求以散布在全市的储水塔为热点,发展出一个又一个的公共活动中心,让市民们得以“收回”彼等得以安居乐业的城市。看到这些城市得以复兴的例子,还是很让人感到欣慰的。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