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酷暑无惧白眼 骑车上班乐

字体大小:

大特写

多雨又炎热的气候,让脚车不常成为本地人交通的首选,但随着本月1日起公众可全天候携带折叠脚车上公共交通,公园连道也越建越多,覆盖面积越来越广,加上多家共享脚车业者登陆,越来越多人愿意尝试用脚车完成最后一里路。

不过,有一批先行者已走在时代前沿,他们不畏酷暑,天天骑脚车上班,脚车不仅是他们的交通工具,更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然而作为时代的先行者,交通系统中的少数派,他们却得在行人道上遭路人白眼,在公路上也往往被司机歧视。

收集废弃脚车 修好送给贫户

骑脚车上班不仅是交通方式,更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

纪来福夫妇开始骑车时,也曾买了紧身衣,但时间久了,却觉得不如轻便衣物来得自在。

如今两人出国游玩,都会选择以骑脚车的方式旅行,何金莹说:“骑车不必得赶时间,想停就停。”

或许,与其说是时代的先行者,他们对脚车的感情更像是返璞归真的挚爱。

纪来福对古董脚车情有独钟,专门收藏90年代的日本产的普利司通(Bridgestone)脚车。

刚踏进他的厂房,摆的、挂的,都是各式脚车,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到了脚车店。

他喜欢收藏古董车,会花数好几个月去收集原装零配件,还原古董脚车的模样。

有的配件找不齐,好不容易搜集来的车架只能高高挂起。

“在不懂的人眼里就是堆废铁,在行家眼里却是宝贝。”

他抚摸着一个还没拼起的车架,向记者讲述着它的来历、它的做工,他指着古董车的接缝说:“当时的脚车都是纯手工拼装的,而现在工业化的产品都是焊接的。”

除此之外,纪来福也通过技能创前程(Skills Future)的资助后进修,学修理脚车。

如今,他不仅利用闲暇时间收集并修好废弃的脚车,送给有需要的穷苦人士,也教自闭儿如何修理脚车,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

公众对脚车骑士 误解非朝夕可变

基础设施容易建设,公众对脚车骑士的误解却非朝夕可改变。

在公路上,汽车司机觉得脚车骑士挡路。在人行道上,行人嫌脚车太鲁莽。

何金莹说:“很多人误以为脚车骑士没缴路税(road tax),就不能用公路。”

纪来福补充说:“新加坡的公路,是我骑过最危险的马路。”

为了应付蛮不讲理的汽车司机,他的头盔上放置了一个行车记录器。

即使记录器没电了,在这公民记者的时代,再蛮横的司机见了摄像头都会退让几分。

好在今年1月出台的“活跃通勤法”已澄清,原来脚车骑士可使用公路和人行道。

陈建达则表示,虽然现在办公大楼有标榜有亲脚车设施,但管理思维还没转变,脚车如果不能折叠,根本不让进。

在市区内停放仍然是大问题,虽然大楼底层有停车位,但是大多数车主也不敢把价钱不菲的脚车停放在那里。

因此他只能选择折叠车,可以带进办公室,放在办公桌下。

陈建达受访当天,全天任何时段可把折叠式脚踏车带入地铁的消息还没公布。

当时他还有些担心说:“半年来没听到什么负面传闻,这么好的政策,如果取消了就太可惜了。”他也盼望着有朝一日,越野脚车、普通脚车也能带上地铁,那肯定会吸引更多人加入骑行上班的行列。

相约吃饭 老公驾车她骑车

胡丽玲

距离:大巴窑到裕廊,约20公里

时间:1小时40分钟

从大巴窑到裕廊东黄廷方综合医院,近20公里的旅程,56岁的胡丽玲每天都会骑脚车去上班。

在医院负责行政工作的胡丽玲说:“骑车超越那些卡着动弹不得的车辆,让人心情倍感舒畅。”

不仅骑车上下班,她到哪都骑车。

她每周都骑车去宏茂桥看母亲,她说:“如果算上等车的时间,骑脚车可能比坐巴士还要快。”

普通人眼里的不可能,却是胡丽玲过去七年来的家常便饭。

当记者问她难道不会疲倦时,她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说:“习惯了,就不觉得累。”

放弃,甚至是休息一下的念头,从未在她脑海中出现。

她原在亚历山大医院工作,后来被调到裕廊,虽然距离变长了,但骑行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她说:“要做的不过是再早起那么一点。”

与搭公交时间差不远

从住家到公司,胡丽玲骑行大约要1小时40分钟,与搭乘公共交通1小时20分相差不远。

虽然不比公共交通快,但更重要的是,她乐在其中。

同事们见她天天推着脚车来上班,一问之下得知她一路从大巴窑骑来,又是惊讶,又是敬佩。

见得多了,慢慢也有人效仿。

胡丽玲也在医院里创建脚车通勤小组,她说:“大家对骑车通勤的接受程度还不够,目前固定的成员只有四五人。”

就连胡丽玲的丈夫对骑车也不感兴趣,他说:“就算与老公一同出门吃饭,如果等下两人另有安排,我也会毫不犹豫地与他分道扬镳,一个骑车,一个驾车,在餐馆会合。“

膝盖不好适合骑车

但胡丽玲并不孤单,她的双胞胎妹妹胡丽心(56岁,市场营销)跟着姐姐的脚步,抛弃了电单车,选择骑脚车从宏茂桥到牛车水上班。

姐妹两人选用的脚车也是同一款,都是曾经因为公园局采购弊案而名噪一时的布朗登(Brompton)名牌折叠脚车,每辆要价约2000元。

胡丽心说:“现在骑电单车越来越危险,而骑脚车随时可以上人行道,能避开危险的交通,而且油价和车价也让人难以负担。”

两姐妹的膝盖都不好,因此骑脚车很适合她们。

省下未来医药费

纪来福夫妇

距离:淡滨尼到友诺士,约10公里

时间:40分钟

骑脚车不仅省下今日的交通费,还省下了明日的医药费。

脚车骑士纪来福(56岁)被检测出糖尿病后,决定改变生活习惯,开始骑脚车。

纪来福的妻子何金莹(52岁)说:“还记得两人当初在超级市场购买了80元的脚车,那时两人脚力都不好,骑不远。”

经过几年循序渐进的训练,经营家族生意的纪来福和何金莹每天都骑脚车来往于淡滨尼住家和友诺士工业区。

何金莹算过时间,搭乘公共交通,需先搭巴士,再换地铁,之后再转巴士,至少要40分钟,反而不如直接骑脚车来得便捷,既不需要换三趟车,时间也更好掌握。

下雨脚车折叠搭公交

如今公园连道越建越多,骑车出行更方便,即使老天爷突然变色,下起雨,他们也可随时将脚车折叠,改搭巴士或地铁。

今年清明节,夫妻二人也选择骑车去扫墓,纪来福说:“方便多了,也不用担心停车位和塞车问题。”

脚车出行越来越便利,纪来福(56岁)已把从2007年驾驶至今的雪佛兰(Chevrolet)送去“杀车”,变身全职脚车骑士。

欣喜办公楼可沐浴

陈建达

距离:兀兰到丹戎巴葛,约25公里

时间:1小时30分钟

另一名骑脚车上班的陈建达(54岁)更是自始至终连驾照都没考过。

他说:“在新加坡,汽车不是必需品。”

陈建达是名电脑工程师,2012年开始尝试骑行上班时,公司还在碧山。

他忆述:“公司没有沐浴设施,骑车到公司后只能用湿纸巾擦拭,不太方便,因此只是偶尔骑。”

今年初,他的公司搬到丹戎巴葛一带新落成的办公大楼,对于家住兀兰的他来说无疑更远了,但他骑车上班的热情丝毫不减。

得知要搬迁后,他问公司人事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新办公大楼有没有沐浴设施。

他说:“当时人事部也不清楚,搬进新办公室后,我第一件事就是找冲凉房,一开始找不到,还有些失落。”

他最后在残障人士的厕所里找到沐浴设施,他说:“想到能经常骑车来上班了,非常兴奋。”

因此,尽管从住家兀兰到工作地点丹戎巴葛,要骑一个半小时,他还是乐此不疲。

陆路交通管理局和市区重建局自去年7月起,就规定发展商在规划与设计新商业发展项目或重新发展项目时,必须考虑到行人和脚车骑士的需求,包括提供洗澡间和储物柜等设施。

脚车送外卖 不输电单车

有人骑车去做工,有人工作就是骑车,林祺忠骑脚车送外卖,不输电单车骑士。

补习老师林祺忠(49岁)白天会骑脚车穿梭于盛港一带送外卖,晚上则骑车去教补习,最远的学生在裕廊。

他在2012年辞掉中学老师的职位,此后先担任派送员,骑脚车送货,过后又在脚车店打工,因此练就了一身好本领,能骑又能修。

他脚力好又不畏辛苦,骑脚车送外卖,不输电单车送货员,订单多的时候,他每小时能送两单,非常高效。

他也会随身携带备用轮胎和修理工具,以便应对不时之需。

他坦承这份工作不容易做,他说:”不喜欢骑车的人,无法坚持做这份工作。“

记者侧记:减少用车并不难

自从萌生了做骑脚车上班的专题后,笔者一直想亲身尝试骑车上班,但无奈有时天公不作美,有时因工作安排不方便,有时由于自己意志力薄弱起身太晚,总之一直未能如愿成行。

但这几位受访的先行者们用行动向我们证明,骑车上班可行,减少用车不难。

作为公路上的少数派,行人嫌它快,汽车看它慢,别人眼中的吃力不讨好,脚车骑士们却苦中作乐。

然而,脚车骑士并非逆流而上,他们才是这股新兴潮流的领导者,绿色出行,减少用车,势必会吸引更多人加入。

还不适应与脚车骑士共享道路的行人和司机,可要抓紧时间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