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好
我们都知道,站立、坐着、行走,长期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导致驼背。然而,长期胃痛、腹痛等慢性疼痛患者也较容易驼背。为何?且听本地中医师解析。
庆德堂黄学义医师接受《活得好》访问时说,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肝肾不足会导致筋骨柔弱,脊柱就易弯曲造成驼背。
另外,脾主肌肉,如果脾胃功能不足,也不能有效吸收养分濡养筋骨,进一步加重驼背的形成。
黄医师进一步解说,驼背有先天和后天之分:
●先天性
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导致发育不健全:孩子可受父母的体质影响,如父母的身体虚弱,一般会使得孩子先天肝肾不足或母亲在怀孕期间抽烟或吸毒等,也可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
●后天性
多数因长期姿势不良或疾病,如脊柱炎、脊髓炎、结核病、骨质疏松症、背部肌肉劳损等所致。
另外,胃病、肝病、子宫卵巢病变致腹痛等的患者,因为局部疼痛而身体经常向前倾,也很容易导致驼背。
长期姿势不正确是主因
导致驼背的最大因素是站、坐、行等长期姿势不正确,黄医师表示,需要长时间坐着或站立的群体,如文员、电脑程序员、小贩、销售员等较常有这方面问题。
若长时间维持不良的姿势,一般会使脊柱逐渐弯曲。从中医的角度,脊柱一旦弯曲变形后,督脉的经气运行会受阻,导致脊柱两侧的肌肉和筋脉得不到充分的濡养,开始出现僵硬和疼痛感,形成驼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