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句“每年做一件让自己害怕的事。”促使张轫(rèn)达在三年前的冬天独自到尼泊尔登山,并在返新后放弃高薪白领工作,勇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买卖二手书。
现在他每个月虽然只领800元薪水,且一周七天都奔波劳碌,但能藉由自己创办的社企——Books Beyond Borders资助尼泊尔的教育组织,支持当地儿童受教育,他说自己从未如此快乐,满足。“很多人穷极一生都可能不知道自己真的想做什么,我很幸运,已经找到了。”

张轫达(28岁)从国民服役时期就走得比同龄人快,方向和目的地也不一样。还未ORD(完成全职服役),他已考到大学文凭,还和好友创办了软件服务公司。
“我知道自己不是擅长念书的学生,不适宜走‘传统’的路,做朝九晚五的工作。我若想出人头地,就得创业;要发挥影响力(impact),就要自己铺路。”
过去五年,他一步一脚印,一砖一瓦筑造了一个个里程碑。创业成功又把公司关掉,在科技公司打工时步步高升,晋升管理层却毅然辞职。现在的他一周七天全职经营自己于2018年底创办的社企——二手书店Books Beyond Borders(“跨国界书籍”),以二手书堆砌自己的梦想:支持尼泊尔儿童的教育,也让二手书获得新生。

“一般人家里有很多不再看的书,一直摆在书架上太可惜了。我在本地收集这些保存得挺好的书,放到网站售卖,再把所有盈利捐作慈善,支持尼泊尔的教育组织。大部分的书只卖$5或$7,我希望更多人能以较低廉的价格买到好书。”
从高薪IT白领变成每月只领800元月薪的书店老板,张轫达并非没有纠结。“Books Beyond Borders快两岁了,我才敢分享公司背后的故事。在科技公司工作时常到不同国家公干,可以到处飞,现在的我却常常是推着手推车送书,搬书。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我,有一阵子不敢让朋友知道我在卖书。”
过去两年,张轫达一脚踢处理公司大小事务,忙碌却益发肯定这就是他这辈子最想做的事。为了让更多人知道Books Beyond Borders,从而增加捐书量和销量,他终于鼓起勇气接受访问。
“我每一年都立志做一件让自己‘害怕’的事,今年这件事就是公开自己的故事。”
投入职场两度过劳
故事要从十多年前讲起……
张轫达从海星中学毕业后进入义安理工学院修读商学,主修营销。国民服役时被编入空军当工程师维修跑道,不必住军营,他把握平日傍晚就能book out的时机上夜校,ORD时已考到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的营销学士学位。
半服役半念书之余,他和好友看准市场需求,创办了IT服务中介公司。“IT不是我们的专业,但我们懂得营销。我打工时在组屋邻里卖过雪糕,也在福南商场卖过笔电。”
两个初生之犊印了传单,又尝试cold call(联系完全不认识的公司),询问对方需要哪些软件或IT服务(例如设计网站),再找海外的自由业IT专业人员接下工作。创业前半年,一个订单都没接到,收入零蛋,张轫达记得自己见准客户时还得借爸爸的皮鞋来穿。“我们当时没什么可损失的,所以没想过放弃。所幸半年后渐渐有了起色。”
他意想不到的是,创业成功后压力更大。“我们为了提高营业额,似乎得建议客户买下一些他们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我感觉自己筋疲力尽,和好友商量后决定关掉公司。”
结束营业后,张轫达给自己放假,却在曼谷背包旅行时找到下一份工作。他在当地认识一名正准备在泰国创办社交网站的法国人,对方邀他加入团队。“公司迅速扩充业务,两年内就变成市值400万元,有100名员工的公司。我开始觉得我们做的很多事都是为了满足投资者,工作量和压力越来越大,又像之前那样burn out(职业过劳)了。我常常感觉焦虑,恐慌症发作了好几次。”
为了走出低潮,张轫达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他立了数个新年“愿望”,包括培养更健康的生活习惯,照顾身心健康。好友为了鼓励他,送上美国心理学家James Clear的畅销书《原子习惯:细微改变带来巨大成就的实证法则》(Atomic Habits: An Easy &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
“朋友也建议我每年做一件让自己‘害怕’的事,他认为这么做可以带来改变。我想了想,决定一个人去尼泊尔爬山,挑战自己的体力和精神极限。”
登山遇挑夫留下契机
2017年12月,张轫达请了一个月的假,目的地是喜马拉雅山山脉,只因为“我想亲眼看到珠穆朗玛峰”。现在回想那一段改变他人生的旅程,他说:“我根本没有做好准备,能活着回来实在是奇迹。”

自己一个人在冬季登山,风险极高,说是玩命绝不为过。何况当时的张轫达体能欠佳,不但有抽烟习惯,而且只在出发前的一个月才去麦里芝蓄水池练跑,“但和喜马拉雅山比较,那最多只有1%的难度吧。”寒风直吹,把他的眼泪都逼了出来,高山反应和腹泻让他几乎寸步难行。
为什么不掉头,放弃?“是ego(自我)吧。但也就是这样的环境,让我真的可以好好自省。”
12月是登山淡季,张轫达唯一见到的人是当地一名年轻挑夫。“他跟在我后面,我开始还有点害怕,但打开话匣子后就成了朋友。他说当地学生一般要走三四个小时才能抵达学校,激发了我对当地学生和学校的好奇,登山的事反而抛在脑后。”
我每一年都立志做一件让自己“害怕”的事,今年这件事就是公开自己的故事。在科技公司工作时常到不同国家公干,可以到处飞,现在的我却常常是推着手推车送书,搬书。我不知道别人会怎么看我,有一阵子不敢让朋友知道我在卖书。——张轫达
旧书有知音村童有书读
回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张轫达四处打听,希望有机会参观当地学校,却处处碰壁。他失望返新,却在抵新后意外收到让人雀跃的信息:在加德满都认识的尼泊尔人在社媒给他发了私信,答应带他参观自己的母校。张轫达立即订了机票,一周后又回到加德满都。他参观了偏远乡村的一所学校,亲眼见到小朋友必须走两个小时的上坡路才能抵达简陋且缺乏教材和配备的学校,许多小朋友更为了帮补家计而放弃求学,用劳力为家人赚取微薄的收入。他深切体会到当地教师和学生面对的挑战。
“我当下告诉自己,我有两个选择。一、回新加坡筹钱,再飞去尼泊尔修复校舍,为学校添购物资,然后继续从事一份根本无法让我快乐的工作。二、辞掉工作,放手一搏,冒险创办一个能够长远帮助他们的组织。”

从慈善组织转为社企
张轫达选择了第二条路,却不知道怎么往前走。起初,他通过线上活动众筹,也请亲友帮忙捐钱,再把筹到的钱全数捐给尼泊尔当地慈善组织。但他很快发现这非长远之计。
“第一年还可以得到亲友的支持,但渐渐地会越来越难,而且脸皮要真的够厚,才可以一直请别人捐钱。我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当时感觉非常吃力。”

经过一番苦思,又看了许多有关社企和慈善组织的书籍,他终于找到更理想的做法:买卖二手书(目前限英文书),净利全数捐作慈善。“公司要长久经营,有些开销是免不了的,例如设计和经营网站及法律事务,我也给自己每个月800元的薪水,并在尼泊尔聘请一名年轻人,帮忙处理部分行政工作。所有支出和收入都放到网站上,公众随时都能查询。作为社企,我们和一般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赚到的钱会回馈社会。”
摸索出理想的方向后,每一步走得更坚定。Books Beyond Borders网站今年3月正式推出,其中有30%的顾客是回头客;至今卖了3000多本书,捐出1万7000多元给尼泊尔的非牟利教育团体Teach For Nepal。他说:“和当地有信誉且经验丰富的组织合作,是因为他们最熟悉实际情况,明白学生需要什么。身为外国人,我在当地逗留的时间不够长,不应贸贸然自己开始新企划。”

让张轫达高兴又烦恼的是,公众捐出的书越堆越多,虽有两名亲友允许他把书本免费寄放在他们家里,让他不必另外花钱租借贮存空间,但是还有很多书本无法立刻上架。因此,他积极联络自助式仓储公司,最终获得StorHub答应让他免费使用其中一个货仓的仓储单位装书。

“Books Beyond Borders能赚多少钱,取决于我有多少货架空间。只要可以容纳更多二手书,就能帮助更多儿童,也能满足更多爱书人,并让更多二手书重获新生。”
张轫达期待Books Beyond Borders能成为二手书界的Book Depository(国际书籍零售商,藏书超过2000万本,全球免费运送),更希望公司的盈利足以支持尼泊尔以外更多国家的教育企划。他相信:One book at a time(一本接着一本)就可以达到目标,也相信今后的10年至20年,纸本书依旧有需求。

“或许50年后不再有纸本书,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应该已经按照那个时候的阅读习惯转型,改变。目前,我会继续想方设法为读者带来更多好书,并且支持那些努力降低文盲率,让更多孩子可以上学的组织。”
行动催生动力
目前,张轫达每周忙足七天,必须处理的事情多而繁杂:检查收到的书,确保书本完好无损,为书本编号再放到书架上,把书本资料上载到网站,处理订单,并把顾客购买的书找出来包好再寄出去,每份包裹还附上他亲笔写的感谢字条。此外,他每年都去尼泊尔(今年因冠病除外),亲自走入学校和社区,确保善款得以妥善运用。

会否担心自己再度因为操劳过度而burn out?“我清楚知道burn out的感觉,有了之前的经验,现在已经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做法,确保身心健康,不受工作影响。”
张轫达每天除了工作,也必定腾出时间运动、静坐、看书和写字。每天晚上9时准时上床睡觉,早上5时起身,从不赖床。
“创建Books Beyond Borders之后,我要求自己要无比专注,生活中许多东西自然得安排妥妥当当。我第一次可以放下香烟,成功戒烟。我知道自己非常幸运,因为家人都很支持我的决定和工作。”
难道真的可以天天维持百分百动力,完全没有疲累或气馁的时候?
“有时当然也会觉得缺乏动力,但我已经找到对策。例如如果书本多到不想整理,就先整理一本,再整理第二本,很快就可以整理完毕。其实要开始做一件事,需要的不是动力,实际情况是相反的。我认为必须先去做了,才会感觉到自己有动力。Motion sparks motivation.(动起来就会产生动力。)”
正念练习也让他体会到心中所想的未必是自己真正所求。“越想越多,或是只想不做,可能渐渐地就会说服自己不要踏出第一步。如果已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无论如何就先去做吧。从一小步一小步开始做,接着就能在动量(momentum)中找到动力。我和Books Beyond Borders一样,都是work in progress(还在进行的工作,意指仍有进步空间),我每天都要求自己要比昨天更好一些,就算只进步1%也ok。”

和之前的工作比较,张轫达现在绝对不会更轻松,但“这是我自己选的路,我非常开心自己做出这个选择。现在只是还没想到如何赚取更多盈利,但那其实是较容易解决的问题。最难的是知道自己这一生要做些什么,很多人穷极一生都可能不知道自己真的想做什么,我很幸运已经找到了。”
创建Books Beyond Borders之后,我要求自己要无比专注,生活中许多东西自然得安排妥妥当当。我第一次可以放下香烟,成功戒烟。——张轫达
●Books Beyond Borders:www.booksbeyondborders.org/
社媒专页:facebook.com/booksbeyondborders.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