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声棕影 游湄公河三角洲

在朱笃,养荷采荷不单是居民收入的来源,也是社区一道风景线。(笔者提供)
在朱笃,养荷采荷不单是居民收入的来源,也是社区一道风景线。(笔者提供)

字体大小:

湄公河三角洲水上市集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法国殖民地时期。

赶在太阳升起前乘小舟,感受沿河两旁水乡风情,品尝瓜果蔬菜的香甜及水上市场宁静中的喧嚣与热闹。

在湄公河三角洲旅游的日子,常得和朝阳赶早,探访的活动都和水有关。

源自青藏高原的湄公河,蜿蜒了4800公里之后,以磅礴之势穿过越南南部,网状的水道将下游冲积成千里沃野的三角洲,再经九条分流河口注入南中国海。

在13世纪之前,这片4万400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依然是丛林密布,荒无人烟。17世纪晩期,才有中国人和越南人在这里定居,他们兴建码头、铺设桥梁、垦殖荒地,受着势力强大的高棉人统治。因此,时至今日,这里仍留有许多高棉人的足迹。

120718_now_3_Medium.jpg
河道中的货物交易。(笔者提供)

三角洲物产丰富,作业多样化。稻田一年三熟,蔬果肥硕;茶荣生产的西瓜名闻遐迩,我们抵达时,正遇瓜园丰收农忙,还有依靠捕鱼维生的海边人,因此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沿着水道,有无数水果、蔗糖、椰糖及各类加工坊,为农渔产品就地加工,再经川行的运米船、驳船、舢舨运往各地市场。

参观水上市场,了解水乡风情,无疑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事。它是人们生活的习惯,我能及时的赶上市场的热闹,深觉欣慰。

水上市集的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法国殖民地时期。在缺乏完善公路网的情况下,湄公河三角洲密布的河网,成了客运与货运的主要管道。农家为了销售过剩的农产品,世代以河为陆,以舟当车,在河道里开发市场,沿河销售,养家糊口。他们以撩人的生活气息吸引游客,繁荣区域经济。

采朗水上市场

120718_now_2_Medium.jpg
采朗巿集的水蓊小贩,为水道抹上色彩。(笔者提供)

采朗(Cai Rang)位于芹苴(Can Tho)直辖市的上游,离胡志明市约160公里,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最繁华的水道。每天天亮之前,沿岸的居民便会把新鲜的水果蔬菜装上船,开往市场赶集。

为了感受湄公河的浩渺,采朗水上市场的富饶,那个早晨,我兴致勃勃地乘坐小艇,穿越晨光雾气。河道舟楫穿梭,浮萍顺水漂流。划舟的戴着尖顶草帽的妇女,时则与擦身而过的船民寒暄道早。两岸矮屋成排,傍水而居的水上人家的小孩,从屋里探出身来,颤悠悠地伸长着手,在母亲的监督中提起门外的鞋子。年龄稍大的已穿上校服,跨上小舟,由父亲载往学校。还有在船上用餐的,清洗碗碟的,水乡气氛浓烈。

载满蔬菜水果的船艇小舟,将河道妆饰得色彩斑驳。桨声四起,船影绰绰。眼见满载西瓜的船只漂游而来,刹那间已被越过的船影阻隔。从远处望去,船头插着的长竹竿都分别绑了洋葱、大蒜、红毛丹、黄梨、西瓜、火龙果和蔬菜。那是船家的“广告牌”,“指挥部”,竿上挂什么就卖什么,游客远远就能看到,想交易的话船只大可向那里驶去,只等船一靠拢,价钱谈妥,搬动货物的镜头随处可见。

这一景观,令人羡慕这里物产的丰富,肥大多汁的水果,最令人垂涎。眼见西方旅客已爬上船顶,竖起大拇指,朵颐大嚼着黄梨,我们的游艇,也向满载西瓜的船只靠拢,并比手划脚地谈了价钱,可是船家却不为我们的出价所动。原来大船搞的都是批发生意,货品不外卖。这样周转了许久,才喜逢一艘驶近的小舟。带着尖帽的越南妇女看透了我们的馋相,在瓜上指指点点,又专业地拍拍打打,将百中挑一的西瓜切片,我们得以在湄公河上品尝香甜多汁的茶荣西瓜,增添旅游的乐趣。

牙南与丰田水上市场

120718_now_4_Medium.jpg
牙南水上巿场的小舟以售卖蔬果为多,是最热闹,生活气息浓烈,游人最多的市场之一。(笔者提供)

游人总得赶在太阳升起之前乘上小舟,才能参与河面的热闹。牙南(Nga Nam)水上市场的小舟挤挤嚷嚷,桨橹轻划,波光闪烁,很具传统,蔬果是市场的主要货物。不远处的丰田(Phong Dien)水上市场,就在朝阳初现的布景前拉开序幕,瓜果蔬菜投影水面,饭菜点心香气四溢。款乃的桨声,人们的叫唤声,碗碟锅盖的碰撞声与水中的舟楫,都在刹那间,沉浸在水光烟气里。

水上市场,就是给人一种宁静中又带有喧嚣与热闹的感受。

这表面盛况的背后,却带着扣心的隐忧。

随着越南经济起飞,数据显示,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这10年来发展红火的工业和建筑业,为越南创造了将近60万份新工作,这强大的诱惑,使许多水上人家放下渔农,投入工业。他们纷纷上岸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即使是以做游客生意起家,收入不错的船主,也追求陆地上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现代化设施,因此,水上市场渐渐没落,一般船家投诉生意越来越惨淡,每天所挣的钱不敷,需要靠在岸上工作的子女补贴生活费。

以采朗市集为例,10年前,鼎盛期那种500艘船铺天盖地,长达两公里的壮观场面不再。今天,三角洲的经济转型,采朗活耀的船只剩下300艘。在湄公河三角洲河段水上市场的总数,也萎缩到大约十几个,许多市集已不复当年的规模和盛况。

从芹苴往三角洲西北的朱笃(Chau Doc)行驶,沿途有看不尽的乡镇和桥梁。朱笃是最靠近柬埔寨的边城之一,具有三角洲上别具风格的景色。在这里登高鸟瞰,三角洲水陆相映,区内椰树林立,稻田流金溢彩,远山巍峨,水影波光,景色美不胜收。

水乡人家挖池养荷

人们充分的配合自然环境,除了活跃的农耕与养鱼业,旅游业还是这里重要的经济命脉。乘小舟在浮藻繁殖的Tra Su forest沼泽地里穿行,多层次的野生树林和青绿,突发起飞的候鸟,都能令人感染环境的静谧。

居民在庭院里挖池养荷,收割的花与茎,都是可用之材。荷花是佛国的宝物,祭祀中的祭品,荷茎是餐桌上的美食。池上公厕是免费肥料供应处。清晨的水塘充满魅力,在铺着田田绿叶的水面,一根根穿透而出的荷茎上,开满粉红花朵,煞是好看。农妇在晨光里划着小舟,出没于荷叶间,构成一幅劳作美景。

对着满池的荷花秀色,我得意忘形,兴奋异常,双足竟踩在破碎的板片渡头,以致摔进池里,衣服湿了,相机进水,那一次的记忆也永刻胸怀。所幸乡下人热忱,即刻“开放门户”,将满身异味的我带往洗手间换洗。

120718_now_5_Small.jpg
高棉古塔是越南西北部的人文景观。(笔者提供)

在朱笃,居住着不少高棉人。坐落在棕榈树群中,高耸入云的高棉古塔,是三角洲内的建筑特色。眼前日出东升的棕榈树园,金光辉映。棕树的经济价值虽低,为了生活,居民持着盛器,爬树采摘棕榈果的劳作景观,还是一幅深具柬埔寨特色的风情画。多年前旅游柬埔寨时,这幅画面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绑在屋檐下的吊床,却又是越南的休闲文化。游人一面吃着棕榈果,一面享受吊床带来的轻松和随意。令人产生身在越南,又似走进柬埔寨的错觉。

一趟旅游,带给我两种不同的感受。

朱笃呈现的是柬越风情的综合体;它早年受柬埔寨统治,随后,越南人在这里经营了数个世纪,边境地区的一致景观,显示了农村经济文化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和一体性。今天,在强调民族大融合的前提下,才能有和平的生活。

水上市场却展示人们由农村而城镇的追求和转变,以及社会的变迁。追求富裕与舒适,本是人性所向,可是在迎接现代化之时,那充满生活的动感,带着色彩、迷醉旅客的画面,也将逐渐走进历史。因此,地方政府的艰巨任务,还在于如何保留水上巿场,保存传统文化,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到访。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