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有人家 ——越北木江界县梯田风光

越北木江界县梯田风光。
越北木江界县梯田风光。

字体大小:

云雾渐散,眼帘顿开。绿茵溪流,村庄茅舍,一切都掩映在飘渺中。

这就是我向往多时,位于越南北部山区的仙境了。它总是令久居城市的人,对山中的环境和人文产生探究的欲望,并羡慕起这里的人生。

云烟里的线条与水光,是深居山间的黑蒙族和红苗族的雕塑杰作。他们隐居于中国云南和越北边界,早年在山边辗转迁徙,刀耕火种,其中黑蒙族还是山地里最大的族群。南北越统一后,政府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鼓励他们在固定地点开荒耕植,改变了依水草而居的生活。

在耕地稀少,面对生存考验时,他们依着地势,考究土质,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以坚强的毅力开荒引水,成了今天的梯田规模。

美观独特的圆形状梯田。
美观独特的圆形状梯田。

对于他们,人生就如修筑梯田。从双眼接触壮观的梯田开始,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闪烁的水面,圆弧纵横的条纹,凝聚了他们的生活智慧,毅力和信心。倘若经验不足,修筑的阡陌欠缺曲度,将少了婀娜多姿的观瞻,修筑得不坚固,经不起风雨的袭击,就不能保证丰收。

人们长期建设,生命因开荒而精彩,地表有了雕塑而扬名。在放水的日子,山区波光粼粼,春耕秋收的季节,梯田以不同的姿态,各展秀色,使这鸟不生蛋的地方引来游人,多了几分热闹。

六月的越北山区,偶尔迎来阵雨,空气在清冷幽静中,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游人撑起伞,在雨幕中欣赏着大地的雕塑,悦目的绿野和线条,完全融入自然的怀抱。

云烟里的梯田,层峦迭嶂,美不胜收。
云烟里的梯田,层峦迭嶂,美不胜收。

黑蒙红苗傍山而居

游走于木江界县(Mu Cang Chai)山区,四野开阔,绿意盎然,小村无数。清晨的田间颇是热闹,村民不论男女,不分年龄,依着劳作的规律,相聚田野。他们衣着传统,对到来的游客指指点点地多看几眼,在不同的田间,有不同的劳动景观。插秧、收割、晒谷,都展示了村民互相帮助的群体生产方式。在与山齐高,小屋边的一小片梯田里,还有小男孩在帮父亲犁田。

梯田是古老智慧的结晶,无论是插秧或收割,村民在田里展现可贵的集体劳作精神。
梯田是古老智慧的结晶,无论是插秧或收割,村民在田里展现可贵的集体劳作精神。
黑蒙妇女在田里忙收割。
黑蒙妇女在田里忙收割。

在杜立(Tu Le)村口,分别戴着黑色和红色头巾的,就是黑蒙族和红苗族妇女了。她们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背着竹子编织的篓筐,喜戴银饰,当男人在田间工作,她们便是市场里售卖农产品的主力军。处理了家务事之后,还在景区分秒必争地干着传统的针线活,展示刺绣技术。遇上游客,即刻停止专注于手工编织的双手,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介绍自家的刺锈,做成一两宗生意。倘若游人购买了某一族群的刺绣,消息很快就会传开,那一时,游人就得同时光顾另一族群,否则将被视为厚此薄彼。

在交易的过程中,我偶然察觉红苗妇女的外貌有点不一样,可是一时又看不出个所以然,基于礼貌,我从远处重复观察,才看出她们除了额头较高,也少了两撇眉毛。这该是她们的审美特色吧?

我追根究底才发现,原来在许多年前,有一对红苗青年,因爱而结合。新娘子在过门的第一天,都得大展烹饪手艺,孝敬公婆。为此,她们会在出嫁前勤于练习烹煮某一两道菜肴。美味佳肴捧上桌,只待婆婆的赞美,怎料品尝食物的婆婆,却从菜里挑出一根头发。婆婆将这视为媳妇对她的不敬,结果新娘被休了,断送了红苗青年的爱情。一根头发,纠结着婆婆的不满,也显示家中长者的霸气与她们在传统上的地位。此后,红苗妇女为了保住爱情,便有了剃除眉毛和额头毛发的风俗。时代进步了,今日的红苗妇女或许不那样做,但她们还是以一条红巾,牢牢地把头发扎起。

黑蒙族茅舍旅店枕河而建,黄昏时分灯笼亮起,蚊声成雷。
黑蒙族茅舍旅店枕河而建,黄昏时分灯笼亮起,蚊声成雷。

牧童耍技取悦游人

往云烟深处的黑蒙村庄里走,在泥路边迎接我的是自由走动的牲畜。泉鸣与风嚎,让人感觉到大地的沉静。村庄里板舍四立,围以竹子的范围,是人畜共同生活的空间。老人和小孩,偶尔从小屋里探出头来。

牧童表演站立在牛背上的绝活。
牧童表演站立在牛背上的绝活。

村庄虽简陋,但是,多年的经济开放,改变了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使能跟上经济列车的黑蒙逐渐富起来。他们买下景色最美的地段,搭建瞭望台,经营咖啡馆,让游客在观景的同时,也能在静谧中品尝地道的咖啡和水果,观赏抽鸦片示范,拍照自娱。

我的运气不错,在梯田边,还遇到小放牛。牧童赶着的牛群越过溪流,从田间气势非凡地列队而来。游客早已在山的转弯处排成一线,只等牛群一到,即刻按动快门。牧童的心境颇佳,在受到糖果和饼干的诱惑时,还以牛背为床,并在“床头”跳跃摆上几个姿势,为游客带来欢乐。牧童不爱读书,独爱牛群,这是因为养牛的利润高,养一头牛,可以在市场上卖得5000美金,大家都争着养牛去了。

在山区旅游,虽然有大自然的盛宴,但你得抛开享受的念头。住在黑蒙经营的旅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旅舍枕河而建,设备简单。河中荷叶田田,进入黄昏,灯笼亮起,蚊虫高歌,游人抺上蚊油,服务员就在园林处布置餐桌,点上蚊香,备好水酒,把烘烤好的薯条肉片摆上桌,让游人在沾满夜雾露水的自然界中交流,共享晚餐。游人以山泉沐浴,睡眠时以蚊帐为战衣,筑起最牢固的“防空壕”,虽做足准备,还是有团友被叮得双腿红肿,恨意难消。

山峦云彩风光独好

多少个日子,我们成了山涧峡谷的跋涉者,向最美丽的高处攀登,接受大地雕塑的飨宴。那日黄昏,我们走在山之巅,等待迎接一次落日的盛典,感受红光投影峡谷梯田的激情。梯田以重叠的山峦和飘动的云彩为背景,展示其柔美的曲线,夕照下,水光金灿,峡谷风光独好。

飞烟过境,人间宛若仙境。在仙境里,也看到人间的困境!

印象不可抹灭的是那些伸进车里的小手。每当乘坐的旅巴一停靠,车窗外就会出现一群流着鼻涕的小孩,围着旅客,高举双手售卖记念品。年龄稍长的女孩拿着纺织品,在餐厅外长时间守候,期待饱餐后的游客问津。山区偏远,道路闭塞,一般人的观念还是重男轻女。女孩们是家里的小当家,十四五岁就嫁人,抱着孩子,携着田里生产的瓜果蔬菜在市场售卖,到了30岁已是儿孙成群。

山区女孩是家里的小当家,年纪轻轻已为人母。
山区女孩是家里的小当家,年纪轻轻已为人母。

梯田是山民生活的土地,这一回,在云烟的线条和水光中,我们与它拉近距离,给了我们启迪与慰藉,教我们看到在穷荒之地,生命将是如何延续。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