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欧新词汲取正能量

日本人热衷的“森林浴”,走进大自然吸收饱满的芬多精,不就是对瑞典人的“friluftsliv”的一种体现吗?
日本人热衷的“森林浴”,走进大自然吸收饱满的芬多精,不就是对瑞典人的“friluftsliv”的一种体现吗?

字体大小:

这一两年,西方大力吹捧几个来自北欧的正能量新词,将它们视为“活得更好”的金玉良言。

日子要过得好一点,不妨参考北欧人的新词。

这一两年,西方大力吹捧几个来自北欧的正能量新词,将它们视为“活得更好”的金玉良言。

hygge=小确幸

其中,来自丹麦语的“hygge”(读:胡歌——这位中国男神要不要考虑英文名用这个写法?)去年入选牛津词典2016年年度字决赛。这个在英文找不到同义词的字是指:“一种让人觉得美好、窝心和满足的暖意与舒适感”。

20171101_lifestyle_word2_Large.jpg
在网上搜索“hygge”,一定会看见一对厚袜子,身旁一杯热饮料,面对暖炉的照片。(互联网)

显然的,hygge在当地并非新词,而是从16世纪,一个形容慰藉的挪威字“hugga”延伸而来。更明显的,英文字“拥抱”(hug)也跟这字有点关联。

根据《纽约客》杂志《Hygge之年,丹麦人为什么为这字疯狂》的报道,早在1957年,他们家的一位作者,Robert Shaplen便在一篇名为《来自哥本哈根的信》里首次对美国人介绍这个字,表示“hygge在这个城市无所不在”。他在文中写道:“街道上充满了满脸笑容、暖洋洋的路人。他们举起帽子互相打招呼,即使看着陌生人,他们的眼神也是充满着暖意,仿佛在说:好希望可以认识你到举帽跟你问好的程度。”

隔了近60年,英美国家突然发现新大陆似地吹捧这个丹麦字,单是这两年就有至少12本有关“hygge”生活方式的新书出版,让它成为去年爆红的新词。其实“hygge”的概念在汉字新词里早已存在。“Hygge”形容的是透过喝一杯好茶,走在街上迎面吹来一阵微风,在雨天躲进温暖的被窝里等日常生活的小事获取生命的愉悦,感受存在的确幸。这不就是今年又跟诺贝尔失之交臂的村上春树所发明的“小确幸”吗?中文爱用的暖男——让爱被人照顾的女生感觉很受到呵护的贴心男——不也是“hygge”的一种化身吗?

总而言之,从生活的小确幸感获愉悦,就是实践“hygge”的精神了。就那么简单。

lagom=刚刚好

20171101_lifestyle_word1_Large.jpg
Lagom是继hygge之后,让西方养生迷着迷的生活哲学。(互联网)

今年又有一个北欧新词“lagom”(读:落而够恩)走红,意思是“刚刚好”。“Lagom”来自瑞典,当地人使用多年,已成俚语。据说英文词典里也没有这么一个字,顶多只有“just nice”“just right”。

慢着,儒家不是有个形容“刚刚好”的“中庸”吗?不走极端、不多不少、不偏不倚、不卑不亢,“lagom”体现的不就是儒家精神?饮食不过甜、咸、油腻;上网不过分沉溺;不过分粘着亲友恋人,适时给对方一点自己的空间;人生不过分严谨,浅酌一点小酒,工作有时,玩乐有时,见好就收,让过度放纵的人生回归到和谐与平衡就是“lagom”了。

friluftsliv=享受户外活动

在刚过去的夏天,瑞典的另一单词“friluftsliv”(读:福力卢浮特斯里夫)也开始在美国流行起来。它的意思是“自在地享受户外生活”。据报道,许多瑞典人听到“friluftsliv”在美国成为流行词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到户外健走或到大自然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一直都是北欧人习以为常的消遣,而不是这些美国人每季就换一个口味的潮流趋势。

这些风靡世界的正能量新词为什么都来自北欧,看看他们的国情后,其实很合情合理,一点也不稀奇。北欧多个城市,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挪威的奥斯陆、丹麦的哥本哈根曾荣登各大世界最宜居、最快乐的城市前五名。他们的生活环保健康,有超过30%的瑞典和丹麦人每天骑脚踏车上下班,超过50%的北欧人爱健走,平日爱散步放松心情。

此外,北欧人的起居饮食也有养生和健体的效用:他们热爱的“桑拿”有排毒、促进血液循环和帮助睡眠的效用;他们享受高达五个星期的假期,福利比许多国家高出几倍,也因此能有充裕的时间到大自然活动。北欧人的饮食里有着大量的鱼,有助他们摄取大量的omega-3、抗氧化剂和蛋白质等营养。

说起营养,与其吸收时下的垃圾速食新词,不如跟北欧人学着点,从人家的正能量词汇大口大口地吸取养分,让自己过得好一点,不是很好吗?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