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关怀召唤甘榜精神

字体大小:

28岁的陈丽梅从纽约回国后发现自己感染冠病,住院期间让她看到长者染病治疗十分辛苦。康复出院后,她和好友一起创办社会关怀组织“甘榜好友”,召集义工照顾邻里长者,特别是独居老人。

新加坡无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让昔日的甘榜走入历史。对许多年轻人来说,“甘榜”是个陌生的概念,唯一的记忆是在照片中看过。尽管如此,三名年轻人要找回已失去的甘榜精神,携手打造一个更和谐融洽的社会。

郑子颖(26岁,业务发展)、罗炜婷(27岁,医疗社工)和陈丽梅(28岁,产品经理)是社会团体“KampungKakis”(意“甘榜好友”)的共同创办人。该组织于今年4月创立,希望帮助社区中的独居老人、低收入家庭等有需要群体。

患冠病住院发现长者抗疫更辛苦

KampungKakis最初的概念来自陈丽梅。原本在美国纽约工作的她于3月23日返新。岂料她回国后被诊断感染了冠状病毒,成为新加坡的第827起确诊病例。陈丽梅住院时发现身边较虚弱的年长者抵抗冠病病毒时非常辛苦,让她想起社区里的独居老人。

因为不忍心看见年长人士需要帮忙时没有援手,陈丽梅开始思考如何召集义工,并将义工与社区有需要人士配对,提供一对一的援助看护。

陈丽梅与好友郑子颖分享想法。刚念完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郑子颖今年初在美国纽约交换学习。她当时看见冠病疫情在异国肆虐,担心疫情在本地快速蔓延,危及亲友的安危。她听完陈丽梅分享有关KampungKakis的计划后,决定与好友一起为社会出一分力。

两人后来联系上了丰嘉北的居民委员会中心主席罗炜婷,希望在居民委员会的帮助下,开展关怀行动。KampungKakis成立三个月后,已吸引约700多名义工报名参与配对计划。

KampungKakis的义工没有指定要完成的事项,因为三名创办人希望义工与受益人配对后,能先建立互信关系,通过互动了解受益人真正的需要。

陈丽梅举例说,有义工在这段期间帮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到AXS自动化服务终端机还水电费,也有人帮不能如常开店的女士在电商平台Lazada上卖衣服等。

在为义工和有需要人士配对时,会尽量照顾到双方沟通语言无碍,彼此住得近。陈丽梅说:“如果双方住得近,义工能即时给予援助,也能减少通勤,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降低病毒传染的风险。”

用海报和传单向长者转达服务

然而,KampungKakis自创立以来须克服推广服务的问题——如何让社区中有需要人士参加配对计划。郑子颖说:“虽然义工踊跃报名,但目前只有100多名义工成功与有需要人士成功配对。社区中存在数码鸿沟(digital divide),有些年长者不懂得通过网上报名配对计划。我们只能通过海报和发传单,让不会上网的公众认识我们。”

政府日前设立了新加坡数码转型办事处(SG Digital Office),并推出数码乐龄计划,KampungKakis希望能和当局合作,帮助更多的年长者学会利用互联网搜集资讯,接收讯息。

三名创办人不知疫情会持续多久,但她们希望义工和受益人能在计划下建立长久的友谊,“犹如当年的甘榜一样,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不会分你我,需要的时候会伸出援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