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中国货币宽松有助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

厉以宁昨早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连氏中国发展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南洋理工大学提供)
厉以宁昨早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连氏中国发展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南洋理工大学提供)

字体大小:

中国目前的货币流通量过剩,市场担心,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的是资本扩张,而非消费。不过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货币流通量“稍微过大一点”不仅没关系,而且金融的注入还将有助中国执行去产能等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任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厉以宁昨早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连氏中国发展论坛上,就“共享发展的制度创新”的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针对有分析批评,中国正过度发放货币、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厉以宁昨天说:“货币流通量稍微过大一点,有什么关系?金融(政策)的目标,除了保持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之外,还有结构调整的任务。结构调整是中期管理任务,没有金融的大量注入,能行吗?同样的,社会福利也是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也需要有金融的投入。”

数据显示,中国货币供应量目前仍保持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三季度末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210%的历史高位。

分析一般认为,中国政府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就一直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导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而不是消费,扭曲了经济结构。此外,金融过剩也加大债务率,并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

中共政治局前天就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教授鲍尔丁(Christopher Balding)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中国经济仍然相当疲软,除了房地产市场及基础设施领域的政府注资之外,基本上就没有其他显著的经济动力了。因此,政府放宽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是有其道理的。”

不过鲍尔丁指出,相当一部分的借贷流入房产市场,推高了房产价格、并形成泡沫。此外,中国政府在国内加大货币流通量,也将对人民币汇率带来极大的下行压力,央行将更难维持稳健的汇率,并且也将导致人民币的资本流出。

然而,厉以宁昨天表示,如果因为担心通货膨胀而收紧金融,随之而来的通货紧缩“害处更大”。他说:“经济需要运转、市场需要金融的介入,但究竟有多大,还是要根据多层考虑。”

厉以宁近期接受采访时也说,货币流通量需要有一定多余,因为这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动力。

他说:“没有钱,你就什么都干不成;有钱就能干,它能够把经济搞活,而这是个长期目标。”

厉以宁昨天也就“金融深化理论”发表看法。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提出“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学说,强调政府应放弃对金融的过分干预,使利率和汇率充分反映供求状况,并有效控制通货膨胀。这套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拉美和东亚一些国家都相继进行金融自由化的改革。

厉以宁认为,金融深化理论是有其道理的,而现在也是时候重新审视这套理论的可行性。

他指出,利率的完全自由化、不受管制,以及资本市场的完全开放,可能导致金融领域紊乱、投机者横行,并可能引发诸如亚洲金融危机等重大问题。

不过他表示,金融市场化还是个正确的主张,金融政策应该更主动将更多民间资本、地下金融调动出来,加速经济发展。关键是,金融改革和金融监管要并重。

连氏中国发展论坛是两年一度在中国举办的高端峰会,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连瀛洲纪念奖学金主办,中国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合办。

论坛邀请连氏学者、新中高级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国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当前中国的热点经济政策和发展问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