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女生《中国诗词大会》一战成名

字体大小:

在中国热播的央视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一战成名的李宜幸,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是从中国移居新加坡后才培养起来的。

22岁新加坡女生李宜幸在中国热播的央视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一战成名。难得的是,她父母的专业是英文,而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是从中国移居新加坡后才培养起来的。

《中国诗词大会》是考验选手古诗词知识的竞技比赛,第二季有十场比赛,今年春节期间黄金档时段开播,收视火爆。

在前晚播出的总决赛中,李宜幸答错第二题,无缘角逐冠亚,冠军是16岁上海复旦附中女生武亦姝。不过,李宜幸之前在第五场比赛中一对一击败过武亦姝,这已让不少节目粉丝对她的诗词功力深感佩服,她的微博粉丝一下子多了千余人。

李宜幸昨天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父母在中国均是大学英文教师,她九岁时一家人从山东移居新加坡,母亲是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博士。从12、13岁起,母亲教她背古诗词,对诗词的热爱从此发芽。

她说:“喜欢诗词那种特别美的意境。读一首诗时,脑海里会出现诗意的画面,不管是江南的烟雨,或是塞北大漠的风沙,都非常生动,能让你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在新加坡这个现代都市里,诗词是对现实生活的补充、升华。”

她念南洋女中时,没有太多在课堂上接触中国古典文学的机会,只好在课余时间自修,几乎把学校图书馆里所有诗词的书籍都看遍了。

李宜幸说:“除了我之外很少人去借这些书,同学也不理解我为什么喜欢诗词,诗词只是我深藏心底孤独的爱好。这次参加比赛让我结识很多各行各业各年龄层的诗词爱好者,例如一边在田里劳作一边听诗词的农民姐姐,我对他们特别钦佩,也有找到知音的感觉。”

她后来考入华侨中学高中部语文特选课程,2014年得新加坡宗乡总会奖学金到北京大学念中文系,现在是大三学生。她去年在一个留学生微信群里看到《中国诗词大会》的报名信息,就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去参加。由于在节目录制开始前三四天才接到参赛通知,所以没多少时间准备。

她说:“比赛最大的收获是,让我觉得这么多年对诗词的喜欢,没有白喜欢,积累获得了肯定。还有就是能够沉浸在诗词的氛围,特别幸福。”

《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在去年的上海电视节夺下最佳综艺栏目奖,第二季前晚落下帷幕,好评如潮。选手宛如“行走诗词库”的才华、主持人董卿颜值与内涵兼具的气质、四位评委老师的学识渊博,以及创新的比赛机制,赢来许多赞美声。

相对《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竞技比赛和赚取眼泪的真人秀,《中国诗词大会》看似曲高和寡,却意外地广受欢迎,显示中国社会对精神文化有强烈的追求。

有分析认为,诗词大会之所以大受追捧,是因为社会大众原以为传统文化走下坡、现代人语言变得直白粗鄙,但节目却让观众看到一群热爱诗词且懂诗词的选手,这不仅重启了人们对文学、文化的兴趣,也唤起了人们对文化的自信。

文化自信符合中国官方要传达的正能量。这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另一央视自主研发的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第二季添加了一些政治元素,例如加入毛泽东写的诗,以及可用来反映“一带一路”主题的诗。中国官媒也搭宣传便车,总决赛播出当晚,新华社播发“习近平的诗词情缘”稿子,综述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过去在演讲中曾引用的诗词。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