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山坡旁的洞口驶入隧道,眼前是窄而长的单向道,上方是热闹的重庆市中心,每天早晨繁忙时段,一辆又一辆汽车从这里“穿城而过”,绕开堵塞的大马路,通过“地下捷径”直达办公楼停车场。
中国西部直辖市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城市所处的山势与上下坡路段衍生出不少独特的交通建设,上个月22日通车的这条“解放碑地下环道”,据知是中国首个在城市中心建设的地下环道系统,也是重庆市重点交通建设之一。
与一般地下汽车隧道不同的是,解放碑地下环道并非从一个入口通向另一个出口,而是形成一环,与市中心解放碑地区现有的多座办公楼地下停车场衔接。驾车人士可通过隧道通往停车场,但必须从停车场所属建筑的一般出口驶出。
地下环道目前长4.5公里,连接七个地下停车场的5000个停车位,今年6月第二阶段完成后,将连接多七个停车场,2019年完工后,全程将长6.3公里,连接26个停车场的2万1000个停车位。
摩天楼下开发地下环道史无前例
这项工程的牵头国企、重庆市渝中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峰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解放碑所属的渝中区是重庆核心地区,也是先发展起来的母城,要在地面拓展道路舒缓交通阻塞不太可能,地下环道是较实际的方案。
不过,要在已高度发展的市中心开发地下环道并无先例可循,挑战性非常高,目前开放的短短4.5公里路段,从构思到第一阶段建设,花了长达六年时间。
王国峰解释,工程的挑战之一是必须在已建成的繁华城市区域地底动工,加上一些施工地点位于摩天楼底下,深达60米,因此必须做好严格估算,确保建筑结构和市民生活不受影响。工程团队使用静态爆破等施工方式,通过地面竖井输送工程材料,避免进行大规模挖掘或封路,以维持解放碑市容。
此外,由于隧道属于环道,万一发生火患,烟气无法像在一般隧道中那样往两个方向消散,而是会构成“贯通”风险,消防管理要求也因此较严格。王国峰说,工程团队为此在隧道顶端、纵向与横向的每五米安装一个泡沫灭火喷头,全隧道估计有数千个喷头。
工程耗资约4亿新元
由于建筑工程复杂,防火设置要求也较高,地下环道的建筑成本并不便宜,估计耗资近20亿元(人民币,约4.06亿新元)。
除了缓解地面交通拥挤的问题,地下环道另一用途在于通过衔接市区多个停车场,方便更多市民在闹市中停车,达到共享停车资源的目标。
王国峰相信,解放碑地下环道有在其他城市复制的潜力,“当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到一个阶段,地面已经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而地下却有共享(空间)的可能性时,(地下环道)可以作为一个选择。” 据他了解,深圳龙华新区也正考虑类似交通规划。
据本报记者实地观察,解放碑地下环道内光线明亮,多个告示牌分布不同路口,隧道几处也设有红绿灯。不过,地下环道开放近一个月来的使用率偏低,早上繁忙时段车流量不高,中午时分车辆寥寥无几。另外,由于地下环道是单向双行车道,司机如果不慎错过某停车场入口,便无法回转,必须往下一个停车场,可能因此造成不便。
王国峰认为,目前开放的仅是第一阶段路段,第二和三阶段完成并构成完整“地下环”后,地下环道的使用率将提高。
在解放碑威斯汀酒店大楼上班的银行从业员陈龙(29岁)受访时说,衔接威斯汀酒店的地下环道通车后,自己几乎每天开车上班都使用这条新路,以避开地面塞车的路段,每趟车程平均能节省15分钟。
他指出,以往从地面路段驶入办公楼的地下停车场时,入口处在繁忙时段经常出现拥堵情况,如今通过地下环道进入停车场,交通顺畅得多。
不过,王国峰也认为,当局目前将地下环道主通和支道分别限速为每小时30公里和20公里,以目前隧道使用率不高的情况下,车速相当慢,若能稍微提高上限,将有助市民节省更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