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入狱11年、近日因末期肝癌获保外就医的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昨天病逝,终年61岁。
沈阳市司法局昨晚在官网发布通告,宣布上述消息。通告指,刘晓波经过多方抢救,病情持续恶化,周一(10日)进入抢救和重症监护状态,昨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通告并未透露刘晓波病逝的具体时间。
刘晓波是在上月26日传出因患末期肝癌而保外就医的消息,引起国际高度关注。尽管美欧多国接连发声,要求中国政府尊重刘晓波的意愿允许其赴海外治疗,但中国官方仅邀请德国与美国医生前往中国参与会诊,始终没有正面回应或批准让刘晓波出国的请求。
在1989年天安门学运中,刘晓波与周舵、高新、侯德健并称“天安门四君子”,后被中国官方指为操纵民运的“黑手”,送去劳改三年。2008年,他参与起草呼吁中国宪政落实民主化的“零八宪章”,隔年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捕,之后被判入狱11年。
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中国政府需承担沉重责任
2010年服刑期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以刘晓波“在中国为基本人权持久而非暴力的奋斗”,向他颁发诺贝尔和平奖,引起中国强烈不满。刘晓波当时未能出席颁奖典礼,主办方于是安排了一把空椅作为他的替身。
路透社昨晚引述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安德森(Berit Reiss-Anderssen)说:“中国政府需对(刘晓波)的早逝承担沉重的责任。” 她说诺贝尔委员会对刘晓波病重前没被转送到一个可让他接受足够治疗的医疗场所“深感不安”。
德国司法部长马斯(Heiko Maas)则在推特上形容刘晓波为“英雄”:“他的非暴力抵抗,使他成为一位为民主与人权战斗的英雄。安息。”
不少海外支持者昨晚纷在社交媒体表示沉痛哀悼,香港支联会在中联办外举行悼念仪式,至少60名公众出席。
相比之下,中国官方与民间各信息平台昨晚几乎不存在有关刘晓波病逝的消息或舆论。除了官方通讯社新华社10时许发布简短新闻,截至昨晚11时,多数中国媒体未见相关报道,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也无法搜索相关消息。
有媒体分析,刘晓波病逝后,葬礼事宜可能成为下一个争论点,因为中国法律规定,监狱对囚犯后事全权办理,即使家人反对,当局也能将囚犯尸体火化。外界也高度关注,长期被软禁的刘晓波妻子刘霞,接下来的命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