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势

“小农”齐灌溉要翻转台新闻业生态

“媒体小农”计划采“打赏制”,民众若读到优质新闻,只需点击网页上设置的“灌溉”键,即可赞助20、50或100点(一点兑一元新台币),以实际的捐款行动表示支持。(网络截图)
“媒体小农”计划采“打赏制”,民众若读到优质新闻,只需点击网页上设置的“灌溉”键,即可赞助20、50或100点(一点兑一元新台币),以实际的捐款行动表示支持。(网络截图)

字体大小:

台湾民间为对应层出不穷的内容农场、耸动标题、腥色画面等媒体乱象,发起一项由民众“打赏”支持好媒体的社会运动,以点数“灌溉”参与计划的各媒体平台,协助它们摆脱对点击率的依赖及广告商和金主的魔箍。

“三器”(网络浏览器、行车记录器和路边监视器)新闻、内容农场、耸动标题、腥色画面……为人诟病的媒体乱象在台湾层出不穷。为改善媒体生态,鼓励新闻从业员制作高品质的深度报道,台湾民间正悄悄兴起一股新社会运动,邀请民众透过“打赏”支持好媒体,从而协助它们摆脱点击率及广告商和金主的控制。

集资口号:用铜板价 一键支持你相信的好新闻

由一组关心台湾媒体业发展的跨领域学者发起,并获得导演吴念真、作家侯文咏等多位社会名人背书,打着“用铜板价,一键支持你相信的好新闻”为号召的“媒体小农”集资计划去年10月正式启动。

这项计划采“打赏”机制,让民众先在媒体小农网站上,一次过认捐500元(新台币,下同,约22新元)至3000元。捐款金额将以“一元兑一点”,转换为“灌溉点数”。因受限于非盈利组织法规,民众须在120天内使用完点数。

有别于个别媒体的订阅制,加入媒体小农的民众可“灌溉”所有参与计划的各媒体平台。他们若读到优质新闻,只需点击网页上设置的“灌溉”键,即可赞助20、50或100点,以小额捐款表示支持。

媒体小农协会理事叶丙成博士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台湾很多人都对媒体不满,觉得媒体可以有更有品质、更有深度的报道。可是我们看到的,就是比较能抓住大家眼球、比较腥膻色的新闻。”

“我们在思考能不能改变这个事情,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一直在骂,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台湾媒体乱象主要始于30年前的解严后,由于各类媒体增加,媒体业者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开始抛弃昔日平实的报道风格,改以暴力、血腥、煽情、炒作等有违媒体伦理但吸睛的新闻,增加收视率或报刊发行量。

新闻自由指数虽高 民众却对媒体环境反感

尽管台湾在“无国界记者组织”的新闻自由指数排名一向远超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少社会人士却仍对媒体环境反感。

他们遂成立好些媒体监督和批判团体,但乱象始终无法消除,反而商业化和政党色彩过重的情况愈演愈烈,这不但侵蚀媒体的公信力,近期甚至招致“少时不读书,长大当记者”的嘲讽。

英国牛津大学旗下路透新闻研究学院(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去年发布的《数位新闻报告》显示,信任新闻的台湾民众仅占31%,在接受调查的36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30名,排名在马来西亚(29%)和韩国(23%)之前,但落在日本(43%)、香港(42%)和新加坡(42%)等之后。

现为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的叶丙成说:“现在媒体长这个样子,是因为它们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即关键绩效指标)是点阅数。当一则优质新闻得到读者的捐款,一方面可以增加经营者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提供另一个KPI,这样媒体如果要以品质吸引投资人,就能有所凭据。”

灌溉机制 赋予记者更大“谈判筹码”

此外,叶丙成也认为媒体小农的捐款机制可赋予记者更大的“谈判筹码”。

他说:“我们希望在某种程度上帮忙记者建立信誉。当主管告诉记者某条新闻不值得做的时候,一个小记者其实很难去跟他谈,但如果你写的新闻得到很多人的灌溉,你就会有更大的bargaining power(议价能力),记者的个人品牌也会被看到。”

不过,在资讯爆炸的数码时代,媒体小农计划正同时考验阅听者对“信息免费”的心态。

根据路透新闻研究学院的上述报告,付费浏览网络新闻的台湾民众占15%。但带有公益性质的群众募资项目近年在台湾兴起,加上“台湾年轻人对媒体的关注是非常强烈”等要素,媒体小农团队对集资计划的前景表示乐观。

截至去年底,媒体小农计划已吸引1162人认捐,距离2000人的目标尚有一大半,募集捐款金额则高达64万余元。下来,媒体小农协会研拟举办讲座等活动,让捐款者和媒体人交流,透过“线下”互动鼓励民众持续支持捐款。

学者:打赏机制要成功 阅听众母数须够大

然而,受访传播学者对媒体小农能否普及语带保留。铭传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倪炎元教授接受本报访问时说,打赏机制要成功,关键在于“阅听众的母数必须够大,像中国大陆”,而且台湾线上支付系统也不够完善,“先购买点数再捐款对民众比较不方便”。

他说:“媒体小农从精神面来看是很值得肯定的,但执行上会有难度。”

尽管媒体小农仍处于起步阶段,捐款也未能取代媒体仰赖的广告收益,但对参与媒体来说,这个计划的最大意义在于得到民众的肯定。

三年前成立的网络媒体“风传媒”,是参与媒体小农的29家媒体之一。风传媒总编辑吴典蓉受访时说:“我们得到支持的比较偏向调查性报道。有了这些赞助,我们更会继续以新闻品质为第一考量,作出好报道。”

但到底何谓“好报道”“好媒体”?对此,叶丙成说:“我们必须保持中立和客观,不能先做价值判断,说什么是好的。我们把这个选择留给台湾社会大众来做。我对台湾人有信心,留给他们来定义什么是好,我们其实是很放心的。”

关于媒体小农

媒体小农灌溉的捐款如何交给媒体?

媒体小农协会将记录民众的捐款金额以及灌溉的新闻报道。每一季度,协会将把捐款的92%转交新闻所属媒体,再由媒体自行决定如何分配捐款。其余8%用于负担媒体小农平台的运作成本、刷卡手续费等费用。

民众能灌溉哪些媒体新闻报道?

媒体小农目前与29家媒体合作,它们都是网络媒体或周刊杂志型媒体网站,因为传统大报和电子媒体资源较多。随着运作顺利稳定,未来将洽询更多媒体加入。至今获得最多捐款的媒体是主打环境、环保新闻的“环境资源中心”。

(记者是《联合早报》台北特派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