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重庆“袍哥文化”到底是什么?

字体大小:

豪爽、耿直、热情——这是许多人对重庆人的印象。你是否知道,山城人这种性格,一部分可能源自“袍哥文化”的DNA?

“袍哥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江湖义气、称兄道弟等,在重庆民间颇受推崇,但这股风气也不乏争议,如今被中共反腐当局视为必须在官场铲除的弊病。

重庆和四川地区的 “袍哥文化”究竟是什么,它现时今日的价值与弊端又有哪些?

“袍哥会” = 旧时民间帮会组织

paoge1_Large.png
重庆自古是长江水运往来地,商贾常往来于码头,衍生鲜明的码头和袍哥文化。(互联网)

所谓“袍哥”,与重庆和四川地区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这里自古是长江水运往来地,衍生鲜明的码头文化,由于商贾常往来于码头,为维护各方势力,人们自发组织帮会,抱团发展求生存,这些民间帮会组织就叫“袍哥”。

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名称取自《诗经》中《秦风•无衣》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即有衣同穿、有饭同吃、有福同享、有祸同当的“哥弟”。
川渝地区有句出名的话:“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意思是袍哥们做事绝不拖泥带水、而是干脆利落,这也是袍哥们引以为傲的特征。

袍哥发源自清朝初年

“袍哥”的发展经历过三大历史阶段。

这些帮会发源自清朝初年。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取代明代政权后,民间发生“反清复明”的起义斗争,其中一个规模较大的“天地会”组织,后来分出“哥老会”,后来逐渐流入四川,统称“袍哥”。

paoge2.jpg
旧时袍哥操练的场景。(互联网)

到了民国时期,国共两党都曾利用其力量进行政治、军事活动。

据记载,袍哥帮会当时进入了西南各省,四川的党、政、军、农、工、商界等,都有人参加袍哥组织,袍哥的影响力在这段时期广泛扩大。

抗日战争期间,袍哥组织数量更不断增加,各地盘都被袍哥组织控制。

paoge3_Large.png
民国时期,袍哥们是茶馆的常客。(互联网)

不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袍哥会”被视为帮派性质的非法组织,逐渐被政府镇压,走向灭亡。

在新政权看来,袍哥们虽然为抗战和新中国成立做出一些贡献,但他们如同“黑社会”而不守社会规则的运行方式,对社会构成危害。

袍哥在川渝民间留下烙印

paoge4.jpg

如今,袍哥会虽然已不存在,但袍哥们义气之上、提倡互相帮助、豪爽自由的一些“江湖特性”仍深植于重庆和四川民间,被并一般民众普遍接受乃至推崇。

一些重庆人说的重庆话中,还带有一些所谓“袍哥黑话”,例如:

舵爷,以前是袍哥堂口坐头排的大爷,现在用来形容一个人很厉害,撑起了大事业。

拿言语,过去指向兄弟们通知注意事项,现在指说好话、说软话,避免误会。

拉稀以前指不负责任,摆带以前指说话不算数,现在拉稀摆带合在一起,泛指不讲义气。

袍哥文化成中共反腐打击对象

然而,相对于袍哥文化在民间普遍被接受和推崇,同样的风气如今在中共官场却成了反腐运动严厉打击的对象。

paoge5_Large.jpg
中共重庆渝北区委原常委吴德华今年8月落马,之后接受审讯。(互联网)

今年8月中旬,中共重庆渝北区委常委吴德华因严重违纪违法落马。中共重庆市纪委监委披露,他的“罪状”之一是受重庆码头与袍哥文化影响。

中共重庆市纪委监委引述吴德华案在忏悔录中说,渝北受袍哥文化影响,红包、酒局、段子是“三件套”,结“干亲家”、拜“干爹”则是“两扳手”, 这些作风对政治生态破坏性极大。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蔡敏解释说:“从老百姓角度看,袍哥和码头文化可能有讲感情、讲义气等正面价值,不过到了官场就不同了,官场的利益关系和做事标准,与这两种文化是矛盾的。”

分析指出,一方面“袍哥”为了维护圈子利益而“划地盘”,地方保护主义滋生可能对中央政府构成挑战;另一方面,感情和义气至上的“江湖作风”也被视为有违现代社会的法治原则。

袍哥文化何去何从

paoge6.jpg
重庆越来越繁华和现代化,码头不再有袍哥帮会,袍哥文化是否会退出历史舞台?(互联网)

那么,袍哥文化在现代社会是否还有立足之地?

年轻时曾当过水手的重庆作家兼媒体人姜汤认为,码头与袍哥文化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是重庆当代民众文化基因和行为方式的特质。他认为,官场如今要破除这两种文化,是其组织体制内的规定,但“如果连民众都不准说码头文化,那就不对了”。

不过,在学者蔡敏看来,码头与袍哥文化更多是历史洪流中的一种城市记忆,在现代生活扮演的角色不大。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则如此看待:“江湖是古代一种梦幻的武侠境界,但现实是法治社会的生活。我们也需要义气,但这股义气也应是法制框架内的义气。”

(联合早报重庆特派员林展霆报道)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