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情

中国两会rap英语 宣传瞄准中外新一代

字体大小:

新华网推出英语说唱音乐录像,以创意软性宣传手法,对准说英语的外国群众和喜爱嘻哈音乐的中国年轻人。不过,这两个受众群对视频的普遍反应并不一致。

“We’ve got two sessions. W-we’ve got two sessions ”(“我们有两会,我我们有两会。”)中国说唱歌手宿涵酷劲十足地比出手势,重复着“洗脑”的副歌旋律,音乐录像快速闪过中国科学、教育、脱贫、环保领域各种成就的画面……

过去一周,官媒新华网推出的这支“Two Sessions: To the world from China“(中文名:两会——这个三月、聆听中国)英语说唱音乐录像,成了今年相对平淡两会中的另类看点。

这支视频内容丰富,镜头先从人民大会堂开始,配搭宿涵的快节奏说唱,陆续亮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科学成就,之后提到教育、脱贫、环保等领域的愿景,最后再以“See we’ve got‘two sessions’let me show you Chinese manners”(看我们有两会;让我给你看看中国的方式)总结,一系列国家政策与成就以英语说唱快速脱口而出,成功吸引网民眼球。

中国两会近年来不乏创意软性宣传手法,今年的英语说唱歌曲是又一新尝试,对准说英语的外国群众和喜爱嘻哈音乐的中国年轻人。不过,这两个主要受众群对视频的普遍反应并不一致。

在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平台上,不少中国网民给予“两会rap”正面评价:“燃!这很生命,很九零!”“高大尚又接地气!”“听不懂但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北京青年:歌词比喻有点尴尬

北京青年齐菁(27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就说:“两会rap的形式不错,宣传方面掌握着最潮流的方法。歌词比喻部分是有点尴尬,像‘美好的环境就像夏日天堂,就像蝴蝶沐浴在暮光’,中国人和老外都不容易懂吧?但话说回来,这个主题也不容易写,感觉小哥(宿涵)尽力了。”

不过在英语世界,这首“两会rap”遇上的更多是冷嘲热讽,尤其歌里多处错误语法备受诟病。《南华早报》旗下媒体Inkstone以“和我们一同起鸡皮疙瘩”为标题报道这支视频;美国媒体Quartz则写道,这首歌的歌词“处于无厘头的边缘”。

在视频平台YouTube上,多名网民举例说,“Eject all the rapaciousness like shaking off nephrolithiasis”(像摆脱肾结石一样驱逐所有贪婪)这句歌词,完全不知所云。

网友:传播者英语不好是不幸绊脚石

一名网友直言:“政治宣传和说唱根本无法混搭在一起”;另一人则说,中国政府资助更多宣传举措提高对其政策成绩的认知是好事,但选择的传播者英语能力不好,却是不幸的绊脚石。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受访时说,利用嘻哈说唱宣传两会更适合现代人的感官需要,尤其中国青年群体是社会主流,更必须抓住他们的心理,像两会这类严肃的会议,要让年轻人接触并理解,就必须进行形式创新。

对于国内外对视频褒贬不一,唐任伍认为,外国人过去接触的更多是传统正面的中国式宣传,如今突然改用说唱介绍两会,截然不同的语法和表达形式可能“让外国人也感到惊讶,一时转不过来”。

他认为,即使出现一些批评声浪,“两会rap”的宣传手法找还是比以往“板着脸孔”的说教方式好得多。

除了“两会rap”,新华社今年推出另外两支面向外国群众的英语宣传视频,也引起注意。在其中一支视频中,一名美国籍男记者用五分钟介绍全国人大与政协的运作,解释中国的成功得益于它特有的民主制度,其中一个镜头中面对着一名人大代表的画面鼓掌。

另一支视频中,两名外国女记者以问答游戏形式回答两会问题,她们之后提到,如果有机会,希望在两会的总理记者上提问关于中国扶贫和环保政策的问题。

这两段视频在网上同样引起议论,有舆论质疑上述记者说辞的可信度,但也有网友写道,这些记者的态度似乎更开放并不带偏见。

今年两会创意宣传作品的效果如何,见仁见智。对北京青年齐菁而言,外国观众的反应即使不是全然正面,“但我觉得聊胜于无,如果没有这些官方素材,他们其实也没什么正规的了解渠道。有了这些视频,看着一乐,或吐槽一下,也是谈资嘛,有人谈论,总比无知强。”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