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情

响应中央号召 多个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大幅缩减

字体大小:

根据中国财政部信息,今年共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部门预算,比去年多了13个。虽然压缩三公经费的硬指标是3%,但一些个别部门的削减幅度远高于该标准。

中国102个中央部门前天公开本年度部门预算,为响应高层“过紧日子”号召,多个部门显著压缩“三公经费”预算。有分析认为,三公经费仍有压缩空间,显示部分机构资源浪费问题仍待解决,各部门应借此时机推动职能转变和优化自身功能。

为应付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总理李克强上月在两会(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年会)宣布实行大规模减税降费。为支持企业减负,《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各级政府“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减3%左右。三公经费指的是公务出国出境、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产生的费用。

根据中国财政部旗下“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的信息,今年共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部门预算,比去年多了13个。虽然压缩三公经费的硬指标是3%,但一些个别部门的削减幅度远高于该标准。例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的三公经费预算分别比去年少34.58%和22.4%。

不过,也有少数部门因去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所致的职能变化而增加三公经费,例如审计署的经费增加11%。

中国政府部门的三公经费2011年起公开,但早年不透明、不完整的公开形式曾受舆论批评,其中一些年份经费数额攀升,更被批评为腐败滋生的体现。

不过随着中共十八大后反腐力度加强,“八项规定”等措施落实,三公经费支出逐年减少,外界对其关注度过去一两年也逐渐减低。

不过,如今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削减三公经费的议题再度被聚焦。有分析认为,经过此前多轮削减,三公经费今年仍有压缩空间,侧面显示一些政府机构资源浪费的情况仍一定程度存在。

中原银行经济学家王军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一些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经费没有完全用在刀刃上,或是未用于改善民生或提供公共服务,这些方面的浪费都有必要进一步压缩。

有舆论形容,一些部门大幅度减少三公经费,是切实动了自己存量利益,这呼应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减税降费必须“刀刃向内”和“割自己的肉”。

对此,王军认为,政府部门本来就不应该有过多属于自身的利益,三公经费的削减应该被视为政府部门优化自身功能的契机,而不是一项“动了自己的奶酪”的措施。

减少政府部门资源或造成官员不作为

此前有舆论认为,削减三公经费等同于减少政府部门资源,可能造成政府部门或官员不作为。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受访时判断,此轮三公经费削减幅度相对小,加上如今问责制度越来越严格,履职不力无论如何都要被惩罚,各别部门因经费减少而不作为的效应应该不会很明显。

王军则指出,不排除一些部门可能出现所谓不作为的情况。不过他判断,未来几年都可能出台力度较大的减税措施,相应的三公经费压缩可能成为惯例,各部门因此应该借此时机,更大力度地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功能的优化,并重新审视自身应该承担的职责,这是更有意义的应对方式。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