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稿:上海七月法办垃圾分类 订户 来自 / 联合早报 文 / 杨丹旭 发布 / 2019年4月7日 3:30 AM 垃圾分类风潮下,分类投放的垃圾箱房正成为上海居民小区的标配,各种醒目的标识提醒居民正确分类垃圾。(杨丹旭摄) 上海各个小区最近到处可见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向公众灌输环保意识。(杨丹旭摄) 上海黄浦区的一个小区设有分类垃圾桶,但部分居民仍未养成分类习惯,垃圾分类知易行难现象依然普遍。(杨丹旭摄) 绿色账户卡。上海市民可通过垃圾分类积分,换取日用品。(杨丹旭摄)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上海是中国垃圾产生量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居民每天产生超过2万吨垃圾,每两周就能堆积成一座420米高的金茂大厦。面对‘垃圾围城’,上海将从今年7月1日起,实施史上最严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迈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大棒’挥下来之前,上海如何通过一场全市运动,推动城市垃圾分类?刚性约束是否足以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垃圾不分类的习惯?上海推进垃圾分类的经验,对城市和社区治理有哪些启示? 请订阅或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 此文章为早报 订户 专享内容,什么是订户专享内容? 请您选择以下方式,阅读全文: 登录 已是早报订户,请您登录后继续阅读全文。 订阅 新用户体验价,每月只需 $0.99*。 请LIKE我们的官方面簿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 上海 垃圾分类 早说 解放军在南澎列岛海域演习 台国防部: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