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10名记者,本月初受广东省官方部门之邀,到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实地采访。从广州、东莞、深圳、中山、珠海一路走下来,粤港澳大湾区在《联合早报》记者心中渐渐清晰,在赞叹其巨大潜力之余,也清楚看到有待政策发力的空间。
中国特稿:粤港澳大湾区 旭日初升

2018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路透社)

广东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2014年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领导创建,2018年被认定为中国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韩咏红摄)

Narwel拖地机器人的“家”有两个水箱,一抽脏水,另一换清水、把抹布洗干净。清水水箱能装5公升水。(韩咏红摄)

Narwel拖地机器人。(韩咏红摄)

香港和深圳仅一条深圳河之隔。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左)高楼林立,对岸香港地段则尚未开发。(彭博社)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最大特点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图为2016年对外开放的粤剧艺术博物馆,中央是隔着水池的戏台,每周定期免费表演粤剧。(韩咏红摄)

中山市国际性专业灯饰卖场‘星光联盟’11层楼共400家店都专卖灯具灯饰,图中高级水晶灯是以奥地利施华洛世奇水晶打造,售价超过30万新元。(韩咏红摄)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墙上地图可清楚看到粤港澳大湾区呈“A”字形,计划在2024年通车的深中通道居中间核心位置,它将把深圳到中山的通勤时间压缩到半小时,是大湾区最后形成一小时生活圈的关键节点。(韩咏红摄)

字体大小:
- 小
- 中
- 大
请订阅或登录,以继续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