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笼罩下的新年 我在成都这十天

字体大小:

作者是zaobao.sg的数码平台编辑。今年农历新年,他飞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探亲。本该是又一个和家人共度的普普通通的农历新年,没想到遇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于是,他将这十天在四川的观察记录了下来。

几经周折终于飞抵成都

1月20日下午来到樟宜机场。这次是乘坐泰国航空的班机,经曼谷转机,前往成都。

谁知,到了晚上9点的起飞时间,工作人员在登机口告诉我们飞机因“技术问题”无法按时起飞。在机场一阵折腾后,我获改签隔天早上7时15分起飞的飞往曼谷的新航班机。来到泰航安排的酒店已是凌晨2时左右,睡意全无,冲凉后去酒店的24小时健身房锻炼了一会儿,回到房间差不多已经到了集合再次前往樟宜机场的时间。

几经周折,1月21日下午2时左右,我终于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入境时,所有旅客都得走过体温检测器。一名男子走过时,疑似跟得太紧,被要求在这批旅客走过后,重新过一遍体温检测器。

之前有同事问我为什么不直飞。三个多月前订机票时,经济舱的直飞价格早已涨到离谱,只有转机才能以和平时直飞差不多的价格飞去成都,还可以顺便多积累一点里程,转机的12个小时还可以去曼谷市区逛逛夜市,或呆在机场候机室,应该不成问题。

本以为到达成都后,就可以和家人开心地过年,没想到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又来搅和。原以为中国大陆经过2003年的沙斯(SARS)后,应该有了很多防疫的经验,疫情应该不会怎么影响成都。谁知,就在1月20日左右,中国大陆的防疫形势急转直下,让我有些措手不及,手术口罩也未能在离开新加坡前购买。

20200205_news_chengdu_2.jpg
几经周折,终于在1月21日下午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马华卿摄)

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

去年12月底,“武汉不明肺炎”就已经出现在全球多家媒体的报道中,不过直到今年1月20日左右,各国民众对这个病的关注程度也不太高。


1月21日晚上,我和家人来到一家餐厅,预订除夕年夜饭的席位。大厅里坐满了人,也没有一个人戴口罩。看来,对成都人来说,疫情还没到需要戴口罩的地步。

20200205_news_chengdu_3.jpg
1月21日晚,这家餐厅里的人们都没戴口罩。(马华卿摄)

1月22日凌晨1时许,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指,成都市出现了第一起新冠病毒确诊病例

本来打算除夕夜和家人到那家餐厅去吃年夜饭,但那家餐厅的包间早已被预订一空,去的话只能坐在大厅里。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还是在家吃年夜饭。


1月23日武汉开始封城。线上线下,成都人都纷纷谈论这件事。

我加入了一个每天有几百条消息的小区业主微信群。以前讨论的话题,也就是对物业管理满不满意、呼吁楼上的住户别乱扔烟头、提醒各户抄水表等等,这几天的主要话题都变成了防疫。

当天下午,我到兰桂坊的星巴克见朋友。顾客并没减少,我点了一杯红茶。这不是我和朋友第一次约在这家星巴克,记得以前店家都是用马克杯来装茶。不过这次,他们用一次性的咖啡杯来装茶。一问才知道,这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虽然这样不环保,但听他们这么一说,我觉得也有点道理。

一罩难求 又见黄牛

看到大家在微信朋友圈里吐槽,很多地方的口罩都已经卖光了。有的朋友则分享在哪些地方可以买到口罩。还有朋友呼吁不要从海外邮寄口罩到中国,因为“邮费都够你买好几盒口罩的了”。

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人分享截图,虽然有的电商平台禁止口罩商家坐地起价,但有的商家钻空子,口罩价格没变,但平时免费邮寄,如今快递费收70多元(人民币,下同,约13新元)。我还算幸运的。还好家里有之前我为了让家人免受雾霾侵袭而购买的一些N95口罩,真的有需要佩戴时可以拿出来。然而,杀鸡焉用牛刀?我还是决定通过京东手机应用,为家人购买150片手术口罩,花了104.7元,这价格还算合理。虽然最早要到2月5日才会发货,但“无鱼,虾也好”。

当天傍晚,我与两位朋友一起吃冷锅鱼。一边“摆龙门阵”,一边喝朋友带来的茅台。他笑说:“来来来,多喝点,酒精能消灭武汉肺炎病毒。”

20200205_news_chengdu_4.jpg
1月23日,成都一家药店,一片口罩竟卖19元人民币(3.7新元)。(马华卿摄)

饭后,我路过一家药店,想看看有没有口罩卖,惊见一片口罩竟然卖人民币19元,一盒25片口罩竟然卖到了475元!两位犹豫不决的顾客批评药店坐地起价,药店职员则辩称“平时也卖这个价”。

1月23日这天,成都市累计报告新冠病毒确诊病例7起。

晚上乘坐地铁回家途中,我看到车厢里约一半的乘客都已经戴上了口罩。


1月24日上午,我到一家中国移动营业厅办理业务。街上民众几乎都戴上了各式各样的口罩。

虽然已经在网上订购口罩,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我想最好还是买几片先用着。我路过了几家药店,进去询问后得到的答案都一样:口罩已售罄。不过,一家药店老板告诉我,大年初二(1月26日)可能来货。

回家路上,为了解馋,我到一家餐馆点了一碗铺盖面。我没想到,这竟然是我这次在成都最后一次在外就餐。

20200205_news_chengdu_5.jpg
1月24日,成都一辆公交车里,许多乘客都戴上了口罩。(马华卿摄)

变了味的除夕夜

20200205_news_chengdu_6.jpg
原本除夕夜要出去吃年夜饭,后来改变主意在家吃火锅。(马华卿摄)

1月24日下午,我和家人一起包水饺,晚上又煮了火锅。奶奶每年都要看央视春晚。虽然春晚里临时加入了激励医疗人员的节目,但随着疫情持续扩散,看其他节目时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一位在新加坡工作的武汉朋友说:“反正我是看不下去的。”

成都市卫健委也按本地常住人口公布确诊病例的分布区县数据,“外地来蓉人员”则没有区县分布数据。微博网友“2020要热爱生活努力科研的小陈”问:“所以外地来蓉到底在哪儿?”得到最多个“赞”。

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也在这天发布一号公告,呼吁市民加强防护,尽量减少外出。

除夕当晚,朋友发给我一段视频,一名女子在微信群里用四川话声称新冠病毒疫情“现在非常的吓人”、成都市疾控中心将发布“重大消息”,可能会“禁止外出”,并呼吁大家赶紧到小区超市里买些东西囤在家里。

1月24日,成都市累计确诊16起。


还是宅在家里吧

1月25日,大年初一零点钟声一敲响,震耳欲聋的烟花爆竹声随即从窗外传来,不过,把家里胆小的猫弟弟吓得赶紧躲到了墙角。不过看来居民们还是很乐观,不让疫情影响过年的气氛。

当天早上,收到了成都市疾控中心发来的短信广播。还好,并不是那名女子声称的“禁止外出”,只是一些防疫小贴士。

晚上打开电视,看到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电视首播《我和我的祖国》,感到非常惊讶。这部电影在去年中国国庆档期才上映,没想到不到四个月就已经电视首播。一位朋友说:“非常时期,需要爱国。”我很好奇:如果这次没有新冠病毒疫情,这部电影的电视首播会不会来得更迟一些?

当天,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都市商务局发布《关于禁止举办群体性餐饮经营活动的通告》后,许多餐厅都陆续停业。好吧,在家煮火锅吃。

1月25日,成都市累计确诊22起。


1月26日上午,我再次前往之前说大年初二可能会有口罩的那家药店。店员告诉我,早上来了50片口罩,不到半小时就售罄,我来晚了。酒精、消毒液、板蓝根冲剂等商品也都已经售罄。

当天,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表二号公告,要求市民进入超市等场所;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德士)、网约车(私召车)时必须戴口罩,否则拒绝入内或拒载。既然市面上一罩难求,这一规定相当于变相禁止无口罩的市民出门。

当天,社区居委会也在单元门上贴出“温馨提示”,要求居民主动申报是否在1月10日以来去过湖北、是否知道有湖北人返回成都。

约吗?没法约啊

有位成都同行,本来约我1月29日吃饭,但他26日发来微信说,恐怕见不成了,因为他们电视台近日“天天加班”。我能理解,毕竟疫情当前,对他们来说,想必上面下达的宣传任务也重。

1月26日,成都市累计确诊33起。


1月27日,家里的食物快吃完了,我和家人一起到超市买菜,商品都很齐全,价格也基本上没什么波动。

在家里已经呆得很无聊了,爸爸提议去一处平时就没几个人去的绿道走走。谁知,通往绿道的路已经被当局用一块“道路施工”的牌子堵住了,虽然并没有看到施工迹象。只好回家。

爸爸说:“我们就在阳台晒晒太阳吧。”

后来,在我的提议下,我们一起在电视上重温去年我在公园拍的无人机视频,就当又去了一次。

这一天,新加坡政府规定,在1月14日之后从中国返新的学生和学校职员、医护人员与乐龄护理人员,不论国籍,都必须强制申请14天缺席假(Leave of Absence)。虽然我并不受影响,但随着疫情一天天的发展,我开始担心自己30日是否能顺利回到新加坡。

1月27日,成都市累计确诊37起。

20200205_news_chengdu_7.jpg
截至1月27日,成都市几乎所有的餐厅都已按照当局要求暂停营业。(马华卿摄)

1月28日,本来约了一位老朋友吃饭,但他上午告诉我,与他家隔三层楼的一位邻居,日前从武汉回到成都后遭确诊,有好几位“外星人”(即穿着防护服的人员)到他家消毒。他说,看到这一幕后,询问小区物业管理,才得知邻居确诊,让他非常生气。他认为,物业管理公司应该知会业主们,才能让大家提高警惕。

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下次我到成都来的时候再见。这次就算见面,也找不到还营业的餐饮场所。

小区保安已经把两个大门中的其中一个封了。物业管理人员戴口罩,在大门口核实进出人员的信息。我大部分时候都不住这里,他们还要我回答父母的名字及详细住址。我当然能理解这些措施,但有的居民不理解,甚至与物业吵架:“我刚出去买条烟,回来你就不认得了?”“老子是业主!老子凭啥子刷卡进来?”

物资不缺 但还是买点放家里好

下午,我再次出门去超市,帮同事购买一些四川零食带回新加坡。入口已经贴出告示,提醒顾客进入超市需要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

谁知,时隔才一天,方便面、巧克力派、酸奶等很多商品,已被一扫而空。

20200205_news_chengdu_8.jpeg
仅仅一天过去,许多方便面已经被民众一扫而空。(马华卿摄)

我担心随着疫情持续,食物供应可能跟不上,于是赶紧帮家人买了一些胡萝卜、大葱、洋葱、芹菜、莲藕、茄子以及豆角,还买了几盒方便面、一包火腿肠和几个卤蛋。

当然,方便面主要是我自己回新加坡前的这几天吃。家人不喜欢吃方便面,所以我这几天把新鲜蔬菜尽可能地留给家人当“库存”,自己尽量吃方便面,也是我的抗疫策略。

1月28日,成都市累计确诊46起。

成都当局动用流动广播车,宣传防疫政策。(马华卿摄)


1月29日,一位朋友通过微信分享了一张照片给我,成都市彭州市某社区挂出横幅:“发烧不说的人,都是潜伏在人民群众中的阶级敌人。”

当时我正在喝水,差点笑喷。我觉得很有趣,便分享到了微博。后来,该社区隶属的街道回复称已经要求整改。不过朋友说,这种“简单粗暴”的标语,反而能对一些乐龄人士起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20200205_news_chengdu_9.jpg
还是到超市买点菜放在家里,比较放心。(马华卿摄)

趁还没有离开成都,我连续第三天到超市帮家人再购买一些杂货,这样家人就可以少去超市几次。步行到超市,约600米的距离,多走几次,就当是散步了。

“豆角可以放得比较久,你可以多买点。”妈妈说。

在冷藏食品区看到有卖韩国泡菜,顿时想起2003年沙斯疫情暴发期间,有人说韩国泡菜可以预防沙斯。我突发奇想,拿出手机上搜索引擎Naver搜索“新冠病毒”与“泡菜”这两个关键词,果然“泡菜预防论”最近又在韩国成为热门话题。

不管泡菜能否预防新冠病毒,我想反正买一包回家当小菜也好。不过仔细一看包装,这是一家中国企业生产的泡菜。厂家可能用翻译软件翻译了英文“Korean kimchi”,结果韩文的意思竟成了“韩国人泡菜”,让人哭笑不得……名字翻译都不严谨,食物恐怕也没什么预防效果吧?

回家后,妈妈用我买到的蔬菜,为全家做了一道焖面。用心烹饪的美食,就是和外面的不一样。

1月29日,成都市累计确诊59起,其中一人出院、一人死亡。


“至少你回来了”

转眼就到了第十天。1月30日,我启程前往机场,经曼谷飞回新加坡。在机场高速公路收费站,成都警方设立了体温检测站,所有经过车辆上的人都必须接受体温检测。

20200205_news_chengdu_10.jpg
成都警方在机场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立了体温检测站,一名警员(右二)手持红外线体温计,为车上的人量体温。(马华卿摄)

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一航站楼,几乎人人都戴上了口罩。平日人来人往的国内出发安检通道,也显得比较冷清,执勤的武警也都戴上了口罩。中国当局要求出境旅客填写健康申报表。为了加快速度,在排队办理登机牌时,一位工作人员建议我扫描微信“小程序”二维码,通过微信提交健康申报表。

深夜11时许,我终于平安地抵达新加坡樟宜机场。等待我的,是14天在家办公——公司根据政府建议,要求所有从中国返回的员工请14天“缺席假”。虽然过去十天里完全没有接触过确诊病人,但以防万一,我也非常理解,唯一希望就是当“宅男”两周后别长胖。

不过正如一位同事所说,“至少你回来了。”

是啊,这个年,就算过完了。

新冠病毒疫情无疑搅和了大家过年的心情。虽然疫情的“震中”是武汉,但四川省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这十天成都的情况,和武汉比,肯定是要好多了,社会秩序一如往常。

不过,“墙内”是官媒大力赞扬医护人员的奉献,“墙外”却是各种各样的负面消息……两个资讯不对等的网络世界,让我有时感觉自己穿梭于两个平行时空之间。

这次去成都前,我通过新加坡外交部网站的eRegister服务,登记了我的行程信息。在这十天内共收到了外交部及新加坡驻成都总领事馆发来的共七封电子邮件,将最新的旅游警示等信息传递给我。我想,如果疫情持续恶化,这项服务对身处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国人应该会更有帮助。

希望这场疫情早日结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