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群体免疫”策略具不确定性 专家警告中国小心输入性风险

乘客在德国汉堡的赫尔穆特-施密特机场。(路透社)
乘客在德国汉堡的赫尔穆特-施密特机场。(路透社)

字体大小:

(上海讯)中国感染疾病专家张文宏分析,英国的“群体免疫”策略有理论基础但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全球疫情在夏天结束已基本不可能,中国后续还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风险。

上海医疗救治组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前日在该院微信公号上撰文分析,欧美各国的抗疫逻辑相同,即动员最大医疗资源抗疫,万不得已不让社会和经济停摆,从而在医疗资源不发生挤兑的情况下,把病死率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张文宏分析,德国、英国和美国目前一方面正扩大医院的医疗储备,为重症患者增多做准备,一方面希望延缓流行峰值的到来。若一个月到达的峰值被延缓至三个月,随后将一个月内的冠病病例分散到12个月,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应付。

降低和延缓峰值则需要减少社会接触密度。欧美政府无法效仿中国启动人群防控,他们选择告知民众最差的结局,例如德国总理默克尔说或有60%至70%的人群感染,在此背景下宣布终止大型活动等措施,可更好地被民众理解。欧美居住环境较开阔,减少聚集活动、在家办公等措施可大幅减少传播。

疫情在夏天结束已不可能

张文宏认为,英国的“群体免疫”策略有理论基础,足够多的人群对冠病免疫后,感染链会被中断,保护少数无免疫个体。这种群体免疫力可通过感染并痊愈来获得,而大多数感染者是轻症患者,可自愈或通过少量治疗痊愈。英国的逻辑是,开放防控让大部分轻症患者痊愈获得免疫,同时重点治疗危重患者,这样可避免严格的管控牺牲社会活力和经济发展。

不过,该策略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最大的风险是管控不及时使得疫情迅速蔓延,重症患者增多导致医疗资源挤兑。从目前全球抗疫情况看,疫情在夏天结束已基本不可能,中国后续还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风险,必须严阵以待,迎接“二次过草地”的挑战。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