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信贷社融齐创新高 中国松银根救经济初见成效

中国3月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均创下新高,显示2019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后,出台的宽松信贷政策在推动实体经济复苏方面初见成效。图为北京金融区。(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3月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均创下新高,显示2019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后,出台的宽松信贷政策在推动实体经济复苏方面初见成效。图为北京金融区。(法新社档案照)

字体大小:

中国3月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均创下新高,显示2019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后,出台的宽松信贷政策在推动实体经济复苏方面初见成效。但分析认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尚未真正恢复,中国中央银行官员也在讲话中暗示,央行可能在今年来三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降准和下调利率等方式扶持经济。

中国央行前天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新增贷款2.8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5700亿新元),创同期历史新高;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以及债券等融资渠道的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5.16万亿元,是2014年有纪录以来最高。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前天的记者会上说,央行第一季度释放长期流动性2万亿元,带动首季人民币贷款新增7.1万亿元,相当于每1元流动性投放支持了3.5元贷款增长,“说明央行货币政策效果完全传导到了实体经济。”

从贷款结构来看,第一季度新增贷款中有85.1%投放给企事业单位。无论是支撑企业现金流的短期贷款,还是提供长期资金保障的中长期贷款,都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不过,住户贷款同比锐减三分之一至1.21万亿元,显示居民消费和购房活动受疫情冲击严重。但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指出,3月住户贷款扭转此前两个月的跌势,体现了金融机构对住户部门增强信心活动的支持。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万钊撰文分析,虽然3月复工复产速度加快,但以房地产和汽车为代表的大宗消费仍相当疲弱。3月融资额大增,不排除是因为部分企业借疫情便利获取低成本融资,再通过结构性存款等工具进行套利,这意味着资金可能存在空转现象,并未真正注入实体经济。

华泰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的报告也指出,在生产活动尚未完全恢复、资金需求并不旺盛的时期,3月社会融资规模能创下新高,更多是融资条件改善的结果,还不能说明国内需求、内部投资和融资情况已经好转。如何在外需萎缩、企业“无产可复”的局面下扩大内需,将是第二季度财政政策的重点。

专家:央行未来三到六个月或再推出一两轮定向降准

阮健弘在记者会上说,当前情况下应当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的上升”,从而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有效推进复工复产。

分析师认为,这预示着央行继本月初定向降准和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之后,可能再次通过降准和降息等方式,带动经济增长。

大华银行环球经济与市场研究研究主管全德健预测,央行未来三到六个月内将视中国经济复苏步伐和境外疫情局势,再推出一两轮定向降准。由于针对小型银行的准备金利率已几乎降至历史最低,全德健预计接下来的降准,将面向大中型银行推出。

瑞银中国宏观研究团队则预计,本月中期借贷便利(MLF)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将下调20个基点,之后央行可能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10至20个基点。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