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业者撤离后未修复 印尼面临大量生态计时炸弹

在东加里曼丹上空拍摄的照片显示,大片面积满是被翻开的黄土,那就是废弃的矿坑。采矿作业之后,环境修复显然被忽视了。(路透社)  
在东加里曼丹上空拍摄的照片显示,大片面积满是被翻开的黄土,那就是废弃的矿坑。采矿作业之后,环境修复显然被忽视了。(路透社)  

字体大小:

(三马林达路透电)印度尼西亚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可是随着煤价一泻千里,煤炭储备枯竭,当地数以千计的煤矿纷纷停产倒闭。矿区开采难免造成地表沉陷、水资源污染、生态环境受损等多方面破坏,印尼煤矿企业在撤离之前,几乎都没缴付总计数十亿美元的环境修复费,留下了一个个生态计时炸弹。

东加里曼丹省府三马林达(Samarinda)的光秃山腰布满废弃矿坑,这些积水废坑现在成了戏水孩童的死亡陷阱,里头的酸性污水则流入临近稻田毁坏农作物。

印尼政府曾尝试要矿业公司负起修复环境的责任,可是当局并未记录采矿许可证持有者的基本资料,要追讨欠费无从下手。印尼肃贪委员会官员蒂安估计,现有的1万多个采矿许可证持有者,多达九成未缴环境修复费,而其中三分之一属于煤矿企业。

即使这些企业有意付费,如今也大多拿不出钱来。在矿业繁荣时期大方给予矿企贷款的银行因为不看好煤矿业的前景,都已停止对该行业的放贷。

自从苏哈多独裁政权1998年倒台后,中央政府实行大规模权力下放,将行政权和地方资源控制权转移到各地方政府,以消除地方的分离主义情绪,维护国家统一。享有自主权的地方领导多年来发放了数以千计的采矿许可证,当中不少是发给小型业者。以东加里曼丹省为例,采矿许可证的涵盖区占据了该省约半数土地。煤产业彼时异常红火,煤价在2005年为每吨40美元(约合54新元),到了2008年巅峰期涨至每吨近200美元。

2014年10月上台的佐科政府誓言要大举整治环境问题,并着手将自然资源从市县领导手中收回,转由省长掌管。

没相关文件无法追究责任

东加里曼丹省长阿旺下令暂停发放新的采矿许可证,并恫言将严惩不履行修复土地责任的企业。不过他受访时申诉,当局没有矿业公司的资料,“没有相关文件,我们如何追究。”绿色和平组织成员基奇却指出,省长有权在调查期间冻结矿商的许可证和运营,但他们却从不行使这一权力。

矿业部官员说,当年绝大多数采矿许可证发给了小型矿商,现在它们大多已破产或停止营运。一家小型煤矿的采矿工程师布迪说:“现在要不亏钱很难,我们只能勉强支撑。三马林达原有56个矿场,如今仍在生产的仅剩不到10个。”

按照规定,矿业公司应该从它们在国家银行开设的账户中取资修复土地,但印尼煤矿协会会长潘杜对路透社说,很少企业这么做,除了一些大型矿商。

根据印尼政府掌握的清单,自2011年以来近4000个采矿许可证持有者未达到行业要求,可是当局要到明年1月才可能取消他们的许可证。肃贪委正推动财政稽查署对这些不达标的矿企展开调查,包括向他们追讨环境修复费。这笔欠费高达数十亿美元,专家表示即使全数讨来也远不足以满足修复所需。

根据业内人士估计,停产关闭的印尼矿场将在2020年达到峰值。矿业咨询公司SMGC的统计则显示,2272份煤矿许可证将在明年10月左右到期。但环境监察组织指出,许可证失效并不意味着矿场的开采活动就此停止。

非政府环境组织Auriga的司法研究员夏赫尔说:“在东加里曼丹,即使许可证早已撤销,矿场仍继续运营。我们实地探查发现,当局并没有对违规业者施以惩处。”

环保人士和矿业官员也指出,即使是那些履行环境修复职责的公司,它们通常并不是按照要求恢复植被,而是将矿山开采权转化为房地产开发、农业用地或其他用途。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