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昆虫学家 迷上蚂蚁表情

字体大小:

昆虫学家黄佳伦喜欢研究那些“不那么可爱”的动物。原本不起眼的小蚂蚁,在显微镜下,竟让他惊为天人,自此迷上研究蚂蚁。他的目标是,记录新加坡全部的蚂蚁品种。

本地年轻昆虫学家黄佳伦(26岁),希望记录新加坡全部的蚂蚁品种。

今年他已经发现三个新品种蚂蚁,分别发表在科学刊物“ZooKeys”“Annales Zoologici”与“Journal of Hymenoptera Research”上,为生物研究尽一分力。

黄佳伦说,新加坡目前记录在案的,有160多种蚂蚁,不过根据行内人估计,本地恐怕有超过200种蚂蚁。因此,昆虫学家必须努力尽所能将所有本地种类记录起来,才能研究是否有外来物种,以及本地生态是否平衡。

黄佳伦目前任职于国家公园局道路景观处,主要工作是照看树木,不过公园局也鼓励他发展个人兴趣,那就是研究蚂蚁。工作之余,黄佳伦会在岛国各地寻找蚂蚁。他的工具是一个大漏斗,还有一个用来吸蚂蚁标本的器皿。他说,蚂蚁种类繁多,尤其新加坡属热带雨林,无论地上或地下,品种都非常丰富,因此他经常得想办法挖土寻找未被记录的蚂蚁品种,工程浩大。

虽然从小喜爱大自然动植物,但黄佳伦从来不是一个蚂蚁爱好者。

蚂蚁太小太不起眼了。

直到有一天,他在香港一位法国昆虫学家的引领下,在显微镜下观看了一只又一只不同品种蚂蚁的“表情”,才惊为天人:原来微观世界里,蚂蚁表情是这么丰富。他开始研究蚂蚁,越发感受到蚂蚁在生态平衡扮演的重要角色。

蚂蚁对科技有很大启发

黄佳伦说,蚂蚁对科技也有很大启发。在物流业,数学家根据蚂蚁定位食物、采集食物的路线,发明“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s),借此找出最高效的物流系统。现在也有科学家,将这个理论套用在探索太空上,因此人类绝对不应该小看蚂蚁,甚至要向这些不起眼的昆虫学习。

黄佳伦喜欢研究那些“不那么可爱”的动物。

他说,每一只蚂蚁身上每个部件之所以是人们现在看到的模样,其实都经过千百年的演化,让它们最有效适应自己的生存空间。比如小眼睛或无眼者,一般生活在黑暗的地下。拥有尖锐獠牙者,可能是要用来斩断捕获的毛毛虫。每个部件各有其特殊用途。

去年黄佳伦参加了国家地理(National Geoprahic)的“年轻探索家计划”,在他就读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漏斗网蜘蛛。这是一种身带剧毒的致命蜘蛛,不过黄佳伦认为,人类如果因为害怕而忽略这个物种,很可能失去重要的知识,因此他决定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研究漏斗网蜘蛛的进化模型。过程中他还发现了一只可能因为基因突变而出现红色獠牙的漏斗网蜘蛛(这种蜘蛛一般全身黑色)。他表示,研究结果即将在澳洲出版。

为了推动人们对昆虫的认识,黄佳伦和本地几位昆虫学家组织了“ENSING”,不时举办活动,教育民众。

三个新品种蚂蚁

黄佳伦今年发现三个新品种蚂蚁,由Benoit Guenard摄影。

地底小龙蚁

这只蚂蚁被命名为“Leptanilla hypodracos”。这只迷你蚂蚁小于1毫米,生活在泥土里,会捕食小毛毛虫。“Hypo”意思是“底下”,“dracos”是“龙”,黄佳伦认为它长得像龙,所以又叫它“地底小龙蚁”。

地下蚁兵

“Aenictus seletarius”是在地底下捕食其他蚂蚁的蚂蚁,黄佳伦在实里达一带发现它,因此命名为“seletarius”。他又称它为“地下蚁兵”。

叹为观止的斗牛蚁

黄佳伦对这只蚂蚁身上的纹路非常感兴趣,他说,就像掌纹一样,因此给它命名时,取了个很霸气的名字:“Myrmecina Magnificens”,或“叹为观止的斗牛蚁”。黄佳伦是在泥土与枯叶堆中发现这新品种的蚂蚁。

蚂蚁五个有趣现象

1)像人类一样,许多蚂蚁品种也懂得“耕种”。有些蚂蚁会“饲养”蚜虫,将蚜虫带到植物上,蚜虫吃饱了会分泌甜液,蚂蚁就能饱餐一顿。切叶蚁会收集树叶,用来养殖霉菌,提供蚁群食物。

2)世界上的蚂蚁种类超过1万5100种,非常多元,陆地上(除了南极洲)都有蚂蚁的踪迹。

3)蚂蚁很强壮,可以扛起比自身重100倍的物体,甚至能够倒吊着走。这种蚂蚁在本地非常普遍。

4)有些蚂蚁会“奴役”其他蚂蚁,它们到别的蚂蚁巢穴里偷幼虫和蛹,变成自己帝国里的奴隶。

5)蚂蚁体内会分泌含有抗体的溶液,就像肥皂一样,定时“清洗”自己和巢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