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兼顾6领域 携手迈向新未来

字体大小:

盘点2017财政预算案

实况报道

良好的政府治理

■ 委任部长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创新,下来四年一万名公务员将获培训,以加强他们的数据分析与数码能力

■ 电子转账服务更简单易用,国人下来只凭对方手机号码,就可轻易转账

■ 公共交通迈向智能化,政府科技局与私人召车服务业者合作,为公众提供特定路线的快捷巴士选择

■ 公共服务带头试行新计划,打造亲家庭工作场所,所有公务员在婴儿出生第一年内,可申请多四个星期无薪育儿假

■ 检讨年长公务员福利,目前在较旧医疗保险计划下受保的年长公务员,或领取养老金的退休公务员,今年7月起若入住社区医院,可享最多28天住院费保障

安全及有保障的新加坡

■ 提升国人紧急应变能力与全面防卫意识,下来几年超过2万4000名居民将接受急救培训

■ 制定新法案,规定大楼业主制定安全措施,如对进出大楼者实行安检

■ 修订公共秩序法令,任何活动主办方在举行人潮多的活动时,必须采取一定防范措施

■ 全国保家安民计划(SGSecure)系列宣导活动扩大到在工作场所举行

■ 打造下一代武装部队,斥资9亿元建造新城市作战军训区,为各兵种增添更逼真且完善的军训环境

■ 全面提升网络防卫,武装部队增设专门负责网络安全工作的兵种,国防部也投入资源打造网络防卫系统

■ 重申我国将秉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政策原则不变

振兴经济实现机遇处处

■ 中学生选科更灵活,普通源流学生若成绩符合标准,从中一起可根据个人强项修读程度较高的科目

■ 有特殊才艺的学生升学途径进一步扩大,明年起非直通车课程,通过直接收生计划录取学生的比率,一律增至20%

■ 理工学院提前收生计划的收生比率扩大;工艺教育学院也推出相同收生计划

■ 技术行业的工艺教育学院毕业生将能通过新途径,边工作边学习,获取由工艺教育局的技术专业文凭

■ 长期失业者将获重点援助;人力部也找来外国中介帮忙,专为失业者做工作配对

■ 自由业者有望获更多保障,新设的劳资政工作小组将专注探讨该群体面对的问题

■ 更多低收入家庭将获资助,以廉价安装宽带互联网及购买平板电脑

■ 企业可在新成立的两家模范科技制造厂试行先进技术,改善工作流程,中小企业也可在新的数码化计划下,学习采用数码科技

实现城市景观蜕变

■ 缩短新组屋等候时间、增加公积金购屋津贴等,助首次购屋者买房

■ 延缓缴付首期付款计划和过渡贷款计划,方便年长者换小屋套现

■ 在榜鹅试验“企业发展区”,专注网络安全和数码媒体行业,推动智慧国发展

■ 为地铁可靠度设更高目标;更换武吉班让轻轨系统旧部件并更新系统

■ 购买110辆电动与混合动力巴士,迈向更环保公共巴士车队

■ 允许婴儿车不折叠推上巴士;在红山地铁站测试能协助残障者的新科技和设计

■ 要求超过四层的新建非有地私宅安装分类垃圾槽;调整税务计划鼓励购买洁净车辆

■ 明年起上调水价;推出各项省水措施,如为6000个旧组屋单位免费更换节水马桶

打造更有爱心的温馨社会

■ 推出新的五年社区心理卫生总蓝图,给心理疾病患者更多扶持

■ 提升临终护理水平,在更多医疗场所推行预先护理计划

■ 下来三年继续扩展社区医疗服务,制造9000份就业机会;拨款2400万元支持人力培训计划

■ 从预防、检测和控制着手,向糖尿病宣战,例如推出较健康食材开发计划,进一步津贴“定期体检,益您一生”

■ 计划把购买香烟的合法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

■ 训练医生、学前教师识别发育迟缓孩童,及时给予帮助;通过学校过渡职场培训项目,助特需学生找工作

■ 设立残障人士看护者中心,为看护者提供更多信息、培训,以及喘息看护服务等

■ 未来五年为慈善福利团体技能提升基金投入多达1亿元,支持慈善团体提升运作能力与员工水平

携手国人共建国家

■ 通过“关爱新加坡行动”鼓励国人自发组织义工团队照顾弱势者,培养更富爱心的社会

■ 配合全国保家安民计划(SGSecure),建立全国保家安民社区网络,辅助族群与宗教互信圈的基层工作

■ 通过文化捐献配对基金鼓励私人领域和个人与政府携手推动文化艺术活动;政府将再为基金注入1亿5000万元

■ ActiveSG将成立五所运动学院和俱乐部,并推出Active Masters计划,鼓励国人通过运动保持活跃

■ 拨款超过5000万元支持邻里体育计划,在2020年前把计划扩大至全岛20个地点

■ 加强全国高水平体制,给顶级运动员更多扶持;设立新加坡团队配对基金,鼓励私人业界捐款给2030年体育愿景

■ 明年公布首个新加坡文化遗产计划,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做出建议

■ 推出以低年级中学生为对象的表演艺术学习之旅试验计划,也鼓励他们参观博物馆

专家看

帕拉格·康纳(Parag Khanna),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研究员、未来经济委员会成员

不管创新的推动是发生在公共领域或私人领域,其宗旨不外是激发新想法和开拓新机遇,另一重点则是要提高生产力。

现在世界各地许多政府如斯堪地纳维亚(Scandinavia)都在展开内部的数码技术培训,这除了是希望透过数据标准化,节省数据格式不一致带来的成本,也是要提高公务员效率,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国民。

在这些方面,新加坡已经做得非常出色,不论是在展开情景规划或预测时,公共服务都能很好地利用大数据,但这次决定委任部长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创新,显示政府意识到它还能做得更好,并且有意大力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这可能也会进一步给私人领域里的中小企业动力,说服他们数码技术的采用有利于他们,毕竟许多本地公司在科技化进程中还是相对落后其他竞争者。

比尔维尔星(Bilveer Singh),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在反恐方面,每个社会都必须清楚自己的威胁级别和弱点,并采取适当防范措施,但最终能否避免恐怖分子得逞,还得依赖整个社会提高警戒与防备,不管是看守大厦的保安人员,或是酒店与餐馆服务员,都必须成为社会的“眼线”,时刻留意可疑的人与事。

当然,这当中会涉及一些不便,人民也可能要牺牲一些基本自由权,来保障整体社会的安全;在这方面,政府必须找到最好的平衡。对于商家与业者来说,也得仔细权衡。

一些安保专家会质疑,以反恐之名安装闭路电视等系列硬件的做法可能会“做过头”以致越界,甚至只为保安业带来盈利而苦了其他业者,但实际上若恐怖袭击真的发生,商家的损失其实会更惨重,生意甚至可能无法恢复。

此次政府宣布的法令修定与新法案的推出,向社会大众发出了明确的信息,强调反恐的成本必须由整个社会一起扛。

特斯拉(Walter Theseira),新跃大学经济系高级讲师

我国劳动队伍过去整体的技术水平较低,大力推动培训与技能教育,提高员工以及未来工作队伍的技能,较容易看到成果,但如今以40岁以下群体为例,你会看到当中约四分之三的人都至少持有专业文凭。当这么多人都接受高教育,也达到一定技能水平时,就业不足就会成为问题。

这时候再来看应变与提升就业援助配套下一系列措施的提升,你会发现它其实有一个漏洞,就是它假设雇主不聘请中途转业白领只是因为薪资是一大阻碍,但这不尽然。

许多雇主可能认为,培训缺乏经验的转业者成本其实比政府提供的薪金资助高,因此不太愿意这么做。人力部这次的宣布,基本上延续了过去已推出的政策,在维持现状方面,都做得相当好,但若我国经济突然遭遇更严重的冲击,这些措施是否有效就不太明朗。像西方国家中产阶层收入停滞的情况,在新加坡发生的可能性是真实的,必须谨慎看待。

程天富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

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永续环境,不仅惠及国人日常生活,也能为未来经济助力。

以政府在榜鹅试验的企业发展区为例,这将从土地规划的角度,迎合未来经济需求。让业者灵活分配土地用途,能更好地切合行业需求,促进企业、学府等多方合作。像榜鹅这样结合行业活动、住宅和商业设施于一体的地段,也符合人们在一处“居住、工作和休闲”的生活方式,缓解公共交通的压力。

随着公交网络更加完善,未来部分公路与停车场可能改作社区与绿化用途。这相当于把少数人受惠的私人利益(private benefit)转化成更多人受惠的公共利益(public benefit),是值得期待的愿景。

未来城市发展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智慧科技。新加坡也将迈向智慧国,不过在推动数码和科技发展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不擅长使用科技的群体,例如年长者。

郑宝莲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

很高兴我们终于把目光投向残障者或有特别需求的国人,展现我们要成为更具包容性社会的决心。现在是时候关怀心理疾病患者,在朝这方向努力时,我们得为患者打造一个能让他们安心接受社会援助的大环境,不必担心遭到歧视。

这意味着当一个人承认自己是心理疾病患者,他不会在就业方面受到排挤,也不会面对人们的有色眼光。我们得教育大众,破除对这类疾病的误解与偏见。很多暴力罪案的嫌犯会声称自己患有精神病,希望以此脱罪,人们于是把暴力行为和精神疾病连在一起,形成偏见。

要消除这种歧视,可以从求职表格做起。我认为求职表格不应要求职者回答自己是否曾患心理疾病或其他疾病的栏目。公司设这样的栏目,让人觉得是要从求职者中剔除这一类申请者,以致很多人害怕说实话。

如果公司是为了要更好扶持这类员工,聘用后才知道也不迟。当然,如果某项工作需要某种健康规定,那就清楚列明。

陈庆文,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今年的主题显然是要加强新加坡人对根的意识,该部门下来一年的工作计划,是继续巩固新加坡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同时加强不同种族、文化、宗教和语言群体之间的凝聚力。

体育运动和文化艺术是文社青部打造有爱心、有凝聚力和有信心社会的最主要媒介。要培养国人的自豪感,激起他们对国家的热忱,没有什么比体育健儿在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来得更直接和更有效。

文化历史能唤起国人对一个群体,一个地方的共同回忆,还能化成一股求同存异的力量,携手建造家园。

“关爱新加坡行动”则是要发动民间力量,让新加坡人照顾新加坡人,发挥新加坡精神。这个非物质层面的诉求,能平衡我们对物质成功的追求。

记者评

何惜薇,采访组副主任

所有公务员今年7月起,可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年内,申请多四个星期的无薪育儿假。很多人会问,申请无薪假向来是劳资双方同意即可的安排,需要劳烦协助管理人口及人才署的总理公署高级政务部长杨莉明,在国会议事殿堂上宣布吗?

其实,这么做是要把雇主的“善意”化为雇员的“权利”。在新计划下,只要申请无薪育儿假的男女公务员,在休假前给予足够时间的通知,公共部门和机构的主管就必须获准申请,并做出安排与调整。

很多父母都不希望错过孩子初生的阶段,但碍于职场压力——不论是雇主不愿意长时间空出职位,还是同事抱怨要分担请假者的职务,不少雇员连有薪育儿假都没充分利用。

有鉴于此,政府决定不再一味提出给予更多津贴去解决问题,而是协助改变思维。政府是我国最大的雇主,其人力资源政策具带头作用,但更长育儿假会影响营运成本,要雇主在惜才的前提下响应号召,恐怕非易事。

蓝云舟,政治线记者

网络是新时代的战场,网络威胁不容忽视。国防部成立国防网络署,负责统筹国防社群网络安全事务,显示网络挑战之严峻。

新加坡武装部队过去数年不断加大抵御网络空间的能力,今年专设网络防卫兵种将这方面的运作进一步常规化,还计划在10年内培训2600名网络防卫兵。这虽然看似是因应近一两年国外多起国家网络遭受袭击的举措,但实则应视为多年来加强网络安全工作的延续。

国防部I-net系统上月初遭入侵只不过又一次提醒,网络安全工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但网络作战并非一切,军人的“冲山”本领同样要精益求精。国防部下重本建造面积相等于碧山镇的城市作战军训区,除了综合该地段现有军训设施,也建造模拟城市作战环境。

军训城一方面减少了武装部队对海外军训场地的依赖,但更显著的作用是正面迎击恐怖威胁,为城市作战做好万全准备。

敌暗我明,加大防守就是最好的进攻。

黄伟曼,人力线执行级记者

特殊时期总需要特殊措施。这次应变与提升就业配套再获提升,其中一项新推出的实习与培训计划(Attach and Train)尤其引人关注,也正因为这项计划与传统认知上政府提供的转业援助非常不同。

根据计划,在朝阳行业的雇主可以不用保证聘人,只需提供“实习”机会给学员。从一方面来看,对于已失业一段时间的白领员工来说,能尽快找到工作应是当务之急,实习与培训计划无法提供就业保障确实不理想,但换个方式想,这也是政府不放过任何机会提升劳动队伍整体技能的展现。

采取较灵活的方法,利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更针对性培训,同时让失业者转换到仍有就业契机的新跑道,还能同时获显著数额的培训补助,可达到双赢局面,何乐而不为?

另外,在解决劳动队伍现有职业不对称的问题时,人力部看来将把重点放在寻找对的伙伴上,包括找来了有解决这方面问题经验的外国中介。在转型过程中,它与行业公会、学府和私人培训业者的协调相信也将会是关键。

杨丹旭,采访组副主任

一直以来以经济和社会课题为主导的预算案中,环境及水源问题鲜少像今年这般受到重视和广泛关注。

除了水价上调这项直接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措施,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政府其实也从控制排碳、减少空气污染、推动垃圾分类等方面推出各项环保措施,希望让新加坡迈向永续城市。

说到宜居家园,很多人会以负担得起的住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绿意盎然的生活环境为衡量标准,却往往把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和洁净空气视为理所当然,忽略它们的重要性。

预算案的一些环境及水源措施引发的热议和民间情绪,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堂难得的环保公共教育课,把这项很多人抛之脑后的重要议题赤裸裸地摆在每个人面前。

在国人多年来的认知下,打造宜居家园一直都是政府的责任。然而,身处全球气候变暖和天然资源越来越紧缺的今天,永续生活环境或许会逐渐成为打造宜居家园的最大挑战,而这份工作今后恐怕也需要每个国人尽一分力。

叶伟强,卫生线执行级记者

政府近年来不止一次提到,政府不是拥有所有解决方案的一方,在不少事情上更需要国人与政府群策群力,打造一个让国人有归属感的家。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和卫生部今年除了有新建设、新计划和投入更多资源,也不约而同呼吁国人改变思维,为这个国家、社会,以及你我他创造理想家园。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陈川仁就说:“要让社会具备包容性,需要全体社会共同努力。除了种种计划和措施,我们必须改变思维,改变我们支持有需要同仁的做法,以及我们看待他们的目光,尤其是处于较弱势环境,以及有能力差距的新加坡人。”

卫生部长颜金勇除了呼吁国人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也说到:“医疗护理体系的三大转变将为我国未来的保健和医疗护理定下方向,从长远上带领我们走向优质、负担得起也可持续的护理。所有国人,包括你和我都希望自己和家人有健康体魄,所以让我们齐心协力,为所有国人带来更好的健康、更好的护理、更好的人生。”

谢燕燕,文化线高级执行级记者

表面上看,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在今年的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中,除了“包尾”外,也没有太多抢眼的新政策出台。

但这不意味着这个部门的工作不重要。我们的社会是否有很强的凝聚力,国人的根扎得深不深,对这片土地是否有归属感,有没有明确的身份认同,都关乎文社青部有没有把工作做好。

当外在大环境充满难以捉摸的变数,周遭的世界变得躁动不安时,我们比任何时候更需要一股内在力量,清楚自己的定位,在纷扰中不迷失方向。

但是凝聚力、归属感、身份认同不是能用金钱或靠政策打造出来的东西,文社青部能做的是营造一个让“新加坡精神”不断滋长的大环境。

鼓励国人在志愿工作中找回爱心,以配对基金方式鼓励国人和政府一起捐助文化艺术与体育运动,确实有助于“新加坡精神”的成长。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