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语特学生 比率稳定但人数递减

(档案照)
(档案照)

字体大小:

过去三年,尽管每年选修华文语文特选课程的学生比率保持平稳,但学生总数却因我国生育率下降而逐年减少。

教育部受询时透露,从2014年至2016年,选修华文语文特选(简称语特)课程的初级学院学生减少约15%。这与初院生人数的下降形成正比。

尽管如此,2014年至2016年每年选修语特的学生比率,还是维持在总初院生人数的0.8%至0.9%。在同一时期修读华文相关课程的学生比率也保持稳定。

报读双文化课程学生多出两倍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2年至2016年,每年平均有120名学生选修语特,在同一时期报读双文化课程的学生每年平均则有390人,比语特学生多出超过两倍。

由于双文化课程为期四年,针对中三至高二的学生,语特课程则让高一和高二生修读,前者的学生人数显然更多。然而受访学者认为,双文化课程对学生的家长而言或许较有实用性,相信是吸引更多学生修读的原因。

全国目前有五所中学和初院提供华文语特课程,为德明政府中学、华侨中学(高中部)、裕廊初院、南洋初院和淡马锡初院。提供双文化课程的学府则有八所,为南洋女子中学校、华侨中学、德明政府中学、立化中学、公教中学、圣尼各拉女校、新加坡女子学校和诺雅初院。

两个课程都着重于栽培精通双语的人才,但语特把更多重心放在文学素养,双文化课程则旨在培育了解中国又能与西方建立联系的双文化人才。

新跃社科大学中华学术中心副主任符诗专博士认为,双文化课程的实用主义色彩较浓,可能是家长鼓励孩子修读的原因。“语特似乎较重视语文掌握和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领域不限于中国,也可包含新马等地的中华文学。双文化课程则势必关注文学以外的中国社会、经济等,面向不太一样。”

因此符诗专认为,从实用价值的角度来看,若要二选一,较多学生会倾向于选修双文化课程。

尽管如此,裕初后年与先驱初院合并后,将继续提供语特课程。负责教师袁凤晶透露,该校这两年修读华文语特的学生人数相对稳定,甚至有微增的趋势。

袁凤晶说,除了课堂上内容,校方也为学生安排多种活动如学习茶道、戏剧课程、新谣比赛、到中国浸濡等,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裕初高二生陈贞伊(18岁)去年3月到通商中国实习了五天,并在校方安排下到上海浸濡一周。陈贞伊说:“语特除了让我接触到双语环境,也是个温暖的大家庭。每当有活动,多所初院的学生聚在一起交流互动,让我们充分扩展社交圈,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立化中学高二生林映慧(18岁)则秉着对华文的热爱选修双文化课程。她说:“这项课程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中国的经济制度、农民工和环境问题等,也明白整个国际动态。中国正在崛起,能够掌握好中西方差异非常重要,将来步入社会能在许多行业运用到知识。我们也学习以更宏观的角度和批判性思维去看待事物。”

负责立化中学双文化课程的特选计划主任吕家铭透露,学校自2007年推出课程以来,每年的学生人数从30多名增至目前的50多人。一些学生毕业后也选择到中国念大学,过后再从事与中国相关的工作。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