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泥过程中为何发生坍塌悲剧?受访专家分析可能导致高架桥坍塌5大因素:枕梁混凝土未巩固、临时鹰架无法承重、设计及材料出错、枕梁负担过重以及地面活动。
樟宜东路上段朝往泛岛快速公路的支路上方兴建中的高架桥部分结构昨天(7月14日)凌晨3时30分左右在工人进行灌水泥时突然坍塌,酿1死10伤惨祸。
初步调查显示,结构是因承托预制横梁的枕梁支撑不住而坍塌所致,根据受访工程专家分析,其中的相关因素环环相扣,总而来说有5大因素,其中多数都是人为因素。
因素1:枕梁混凝土未巩固 未达负荷量
国大土木与环境工程副教授王锦财告诉《新明日报》,由钢或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枕梁和支柱是一体成型制造的,新加坡承包商协会会长吕先生就告诉《海峡时报》,水泥一般上需要达28天才能达到最高负荷量,间中可以抽样检查水泥是否够强。
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部助理教授高树仁受访时指出,水泥养护(curing)不足,也可能导致提早出现裂痕。
因素2:临时鹰架无法承受预计重量
从事故现场可见,坍塌的高架桥结构底部原本还有鹰架支撑着,王锦财指出,将预制横梁搭在枕梁上方后需要灌水泥衔接起来,鹰架是在水泥巩固之前的临时支撑。
“通常需要等一两周时间让水泥巩固,才能移除鹰架,如果鹰架没有办法承受预计的重量,也可能出事。”
因素3:设计或建材出错
王锦财指出,在设计枕梁时必须考虑到的两个枕梁之间需要承受的横梁、桥面板、围栏等固定重量以及车辆等流动重量,横梁的宽度以及两个枕梁之间的距离都会影响到所需承受的重量,设计出的承重量应该要超出预计范围。
他提到,枕梁的设计、建材和施工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是造成坍塌的因素,不过现有条例不仅会检查结构设计,也有符合资格的相关人士进行监督,包括由工程师在进行重要施工时驻守在工地现场。
因素4:枕梁负担过重
前任新加坡工程师学会会长张奇善告诉《海峡时报》,预期以外的冲击荷重(impact load)确实有可能导致枕梁无法负荷。高树仁也指出,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枕梁理应可以承受至少两吨的重量,不过地基沉降不均匀可能导致压力集中,影响负荷能力。
因素5:地面活动
王锦财指出,地面活动可能导致两个枕梁之间的重量分配不均,其中一边的枕梁因此负担过重,地面活动的动力也会加剧重量的影响。
高树仁指出,连日持续下雨,泥土的湿度增加,可能因此变得松软,影响地基。
完整报道,请翻阅2017年7月15日的《新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