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激怒武器’ 互拍互害失态丢脸

字体大小:

在大庭广众与人起争执,不仅吵架、举手机互拍,还把视频放上网,受访辅导员认为,这种行为已是社会“新常态”,手机仿佛成为“激怒武器”,为保住面子,大家都举手机拍下铁证,但无视自己也被拍,到头来却更毁形象,得不偿失。

本报前天报道,女郎陈婉丽与坐轮椅的母亲,上周日到勿洛中心的昇菘超市购物时,与人发生口角。

她付账时发现木瓜还未秤重量,便转身找人帮忙,回过头时发现收银员在为另一名男顾客服务,并指他插队,引起对方不满。

双方开始拿出手机互拍、还口出恶言互相辱骂,引起其他顾客围观,陈婉丽事后将视频放上网,阐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昇菘超市回复本报时表示,这场风波只是一场误会,任何一方都没错。

然而,这起事件引起热议,如今在各互联网平台,也不时出现这样的互拍视频及相关纠纷。

飞跃社区服务执行主任凌展辉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网上流传的互拍视频层出不穷,这样的做法已经是一种社会常态。

他指出,发生纠纷后拿出手机拍下照片或视频的行为,目的是记录自认为对方犯错的证据。

“和别人起冲突后,不管谁对谁错,一旦其中一方拿出手机拍画面,另一方为了怕对方采取行动,也会照做,否则会没有安全感。”

翱翔辅导中心主任袁凤珠则认为,用手机互拍的行为,表面上是在维护自己的面子,其实到头来只会颜面尽失。

“当双方都认为自己没有错,用手机互拍就是维护面子的做法,然而在公共场合吵骂、还手机拍对方,其实更是一种丢面子的做法,追根究底这些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反映的是一种‘怕输’心态。”

被拍你会怎么做?

公共场合与人发生纠纷,发现对方举起手机时,会出现哪几种反应?本报整理出以下七种:

★反拍:对方拿手机拍我,我也拿出手机反拍

★转身走:避免正面冲突,转身离开现场

★沉默任拍:保持沉默,任由对方拍照或拍视频

★比中指互骂:做出激烈反应,如开始对骂、甚至比中指

★报警:通知警方到场处理

★求助公众:请在场公众帮忙调停,或声援自己

★阻拍:遮挡对方手机镜头,阻止继续拍照或拍视频

针对上述反应,辅导员凌展辉受访时就表示,若拿手机和对方互拍,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使冲突越演越烈。

另外,如果还比手划脚或甚至比中指,只会越闹越僵,“有些人无法控制自己情绪,这样做只会更激怒对方。”

因此,凌展辉认为,离开现场或是比较合理的做法,“倘若能转身离开,就不会把事情闹大。”

律师:别人无权要你删

资深刑事律师认为,在公开场所拍照或拍视频的人拥有版权,无权要求他删掉。

换句话说,若在外被人拍视频,或拍下他人的视频,拍视频的人都有权坚持不删除。

一些牵涉到纠纷的网上视频显示,双方除了会发生口角,有时也会当下要求立即把视频删除。

符兆明律师受访时就表示,根据新加坡的版权法令,摄制录像者拥有视频的版权,因此无权要求对方删除。

然而,如果视频被他人放上网,还在帖文中撰写文章,当中部分不属实,可能就会触犯法令。

“如果对方说的什么话,不是事实的全部,可能就会构成毁谤。”

先自我检讨

网民热烈讨论,有者认为与人发生纠纷后,与其拍下视频放上网,不如先检讨自己,也有人指双方互相指责,所谓的输赢其实没有意义。

本报新闻日前出街后引起热议,许多网友通过本报面簿留言,对这样的互拍现象发表看法。

网民Tom Low表示,与其把视频放上网,不如先检讨自己的行为。

网民Janet Liao也说,涉及纠纷的双方,拿手机互拍的行为根本毫无意义,“ 让别人三分又如何呢?彼此指责,输赢又如何?”

网民Kaitlyn Tan则指出,这种互拍的行为,只会让人看笑话,“若觉得自己没错,就应该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不应该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声嚷嚷,你拍我我拍你,让人笑话,惹人厌烦。”

上网易删除难

发生纠纷当下,拍下视频之后还把它放上网,经过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仍还在网上流传,拿也拿不掉,成为“永恒的印记”。

本报整理出以下三个案例:

★2014年11月

女乘客在德士里呕吐,结果引起德士司机不满,双方开始发生口角,德士司机拿出手机拍下女乘客发飙的一幕,恫言要把视频放上网;女乘客也不甘示弱,拿起了手机朝德士司机猛拍。

双方之后互相咒骂,女乘客比手划脚,还一度比中指。

★今年5月

乘客搭私召车Grab抵达樟宜机场,才发现去错第一搭客大厦,要求司机载他到第三搭客大厦,司机要征收五元附加费,乘客不满引发争执。

司机情绪激动拿起手机拍下铁证,冲着乘客大喊,乘客也发飙表示会投诉他,抛下一句“你是我看过最糟的Grab司机!”

★今年6月

疑因等停车位引发口角,男子被指违例停芽笼巷口双黄线上、故意紧贴着女司机的车尾,导致她无法驶出停车位。

双方僵持近20分钟,女司机拍下视频,男子也不遑多让,在车上用手机与对方互拍。

小评论:手机当武器

有时不晓得是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机。

手机早已成了现代人心甘情愿被绑架的工具,醒来先摸、睡前放手的,是手机;餐前先敬、饭后挂念的,也是手机。你看到有人心神不安往身体上下摸索,一定是在找手机。

好事、坏事、突发情况,不论是自己或是事不关己,也都是手机见证,人心才跟上。

而今手机成了武器,更容易招惹事端。把持不住的是自己或是对方,手机都极具挑衅本能。

手机录像功能发功,六亲不认,人与人失去沟通协调的能力。言行必录,也往往原形毕露,拍了上载仿佛是一种诅咒,坏了一切事缓则圆的本质。

怎么办?硝烟四起,人心溃散。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