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社理会带领居民 到印度庙欢庆屠妖节

在圣帕加维那雅加印度庙举行的屠妖节庆祝活动上,一名居民正学习印度教祈福的仪式。她把手放在火焰周围,过后再放在脸上,象征得到神明的祝福。(陈渊庄摄)
在圣帕加维那雅加印度庙举行的屠妖节庆祝活动上,一名居民正学习印度教祈福的仪式。她把手放在火焰周围,过后再放在脸上,象征得到神明的祝福。(陈渊庄摄)

字体大小:

星期三是屠妖节,东南社区发展理事会等机构带领80多名不同种族和宗教的居民,到印度庙与约500名印度教信徒一起欢庆节日,并进一步了解印度教的文化与习俗。

分别来自东南社区发展理事会、东岭社区服务中心、开心屋(House of JOY),以及达哥打居民委员会的居民与义工,昨早在22名青少年种族和谐大使的陪同下,到位于如切锡兰路的圣帕加维那雅加印度庙(Sri Senpaga Vinayagar Temple)庆祝屠妖节。

现场有导览向他们解释节日背后的意义,以及庙里的神像和仪式,大家随后也品尝了印度食品。

居民林书丽(68岁,家庭主妇)曾多次到各个宗教场所参加不同种族庆祝节日的活动,她受访时说:“我一向来都对不同种族与宗教很感兴趣,通过这些活动,我能了解不同神像的由来,以及为何要举行某些仪式等。”

印度庙财政卢克舒马耶(59岁)也认为,活动让不同种族与宗教的人一同庆祝屠妖节,从而了解彼此的共同点其实比差异多,这是推广种族和谐的好平台。

星期三的庆祝活动,是东南社区发展理事会自去年起举办“庆祝我们的节日”系列中的第六个活动,由理事会的青少年种族和谐大使负责筹备。青少年种族和谐大使计划则在2002年3月推出,至今已吸引超过3000名年龄介于13岁至25岁的青年参与。

参与庆祝活动的卜冠霖(14岁)是年纪最小的青少年种族和谐大使。他说:“担任大使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其他种族和宗教与我的文化有什么不同,我也很兴奋能够将我所学到的知识与更多人分享。”

尚达曼:文化多元
但有不少相似处

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昨天也通过面簿,分享新加坡文化多元,但有不少相似处的想法。他上载了一张印度神猴哈奴曼(Hanuman)的照片并指出,多数亚洲传统民俗就是借由说书人把在地和外地神话人物编入口头传说,久而久之演变和深入刻画发展而来。

尚达曼说,哈奴曼虽然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的人物,但也通过往来亚洲各地的商贾,以及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走进东南亚和中国。一些学者甚至认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塑造灵感就来自哈奴曼,两者也拥有腾云驾雾和变身术等本领。

尚达曼也留意到,不同地方关于哈奴曼的传说也存在差异。在印度史诗中独身的哈奴曼在一些版本中有妻小,原本狰狞的样貌到了印度尼西亚的峇厘岛则变得温柔和富有喜感。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