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急救意识提高 41%中风病患三个半小时内送院

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中风日,中风服务改善小组昨天再度开展宣导运动,鼓励人们注意健康,多认识中风迹象,协助中风者及时求助。地铁站、组屋区和民众俱乐部等多个公共场所都贴有宣导海报。(海峡时报)
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中风日,中风服务改善小组昨天再度开展宣导运动,鼓励人们注意健康,多认识中风迹象,协助中风者及时求助。地铁站、组屋区和民众俱乐部等多个公共场所都贴有宣导海报。(海峡时报)

字体大小: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神经内科高级顾问医生迪希瓦副教授指出,一些针对中风的药物和疗程须在特定时间段里使用。溶解血块的药物须在中风后的四个半小时内注射,另一种动脉内治疗则须在病发后六至八小时内进行。

林化容(68岁)两年前逛街时突然中风,幸得随行的太太李惠婷(57岁)第一时间呼叫救护车送医,避免了严重后遗症。如今,他除了讲话速度稍缓慢外,肢体能力复原良好。

李惠婷受访时说:“当时我们坐下来休息,我跟他说话时他完全没反应。之后站起来走了几步,发现他一直拉着我的背包支撑自己。我当下觉得不对劲,赶快叫救护车。”

入院后,医生从林化容的脑部取出两个血块,他的病情虽严重,但所幸及早接受治疗。

中风是可以治疗的病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而政府近年就加大了对这一病症的宣导工作。

卫生部旗下中风服务改善小组(Stroke Services Improvement)去年10月,首次推出全国中风意识宣导运动后,国人的中风急救意识有所提高。

相关调查显示,中风发作后三个半小时内抵达医院的病患从去年10月的28%增至今年3月的41%,病发后七小时内入院者则从42%增至58%。

这项调查由国立脑神经医学院(NNI)进行,为期五个月,超过240名中风者参与。

该院神经内科高级顾问医生迪希瓦(Deidre Anne De Silva)副教授受访时指出,一些针对中风的药物和疗程,必须在特定时间段里使用。比如溶解血块的药物,须在中风后的四个半小时内注射,另一种动脉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则须在病发后六至八小时内进行。

她说:“中风者一旦错过这两个治疗的黄金时段,这些具时效的药物就起不了作用,只能改用其他治疗。这两种药物已被证明可降低中风致残的概率,患者若能及早送医,医生便能尽快施救,保障一定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迪希瓦也是中风服务改善小组主席。她提醒,有些患者出现中风迹象后,选择睡觉或等待症状自行消退的做法并不正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教育公众辨认中风迹象,在病发后立即求救。

迪希瓦也强调,公众在病患中风后,最好静待救护人员到来,避免自行施救。“一些公众可能以为喂中风者喝点水可能会缓解不适,但中风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帮助并不大。”

配合世界中风日,卫生部昨天也推出全新的中风资讯网StrokeHub,向患者和公众宣导中风相关知识和治疗资讯等内容。从12月起,网站也将以四种官方语言提供资讯。

公众可通过保健促进局推出的保健资讯网HealthHub登入中风资讯网。

如何辨认中风迹象

FAST评估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中风辨识法

  • Face(脸):观察患者脸部是否瘫软或不对称。
  • Arm(手臂):观察患者是否能举起手臂。
  • Speech(语言):观察患者是否说话含糊不清或无法表达。
  • Time(时间):如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立即拨打995召救护车。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