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岁到77岁 国人纷学方言

参加客家丰顺会馆方言班的学员们,有老有少。(受访者提供)
参加客家丰顺会馆方言班的学员们,有老有少。(受访者提供)

字体大小:

越来越多人选择到会馆学方言,小至10岁,老至77岁,小朋友想跟爸爸一样会讲方言,年轻人因为工作需要学方言,有些人则通过学方言寻根,还有老年人为了自我挑战而多学一种语言。

据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迄今在本地注册的会馆超过300间,不少会馆都举办各样活动让会员参加,其中就包括方言会话班。

就读义安小学(Ngee Ann Primary School)的谭臣宏(10岁)每隔两周都会到客家丰顺会馆,上客家会话课。学生群中年龄最小的他表示,他是因为对父亲口操的客家话感到好奇,就与哥哥到会馆上课,学习方言至今已约半年。

他说,他有疑问时会请教老师或父亲,与哥哥互考对方,他觉得学方言“很好玩,有趣”。

同样也上客家会话课的刘桂莲(77岁)则指出,她能讲潮州话、广东话及福建话,如今学习客家话是“为了自我挑战”,多掌握一种语言。

从事文字工作的李小姐(25岁)说,她有不少同学为了去中国发展而学习方言。一年前参加潮州八邑会馆方言班的她说,“我时常会碰到讲方言的老人家,如果自己也会说(方言),会更拉近距离。”

她说,上课后能以简单的潮州话与祖母交谈,让她感到兴奋。

来自马来西亚永平的郑先生(35岁,工程师)则是为了保留本身的籍贯文化,每周五晚都到新加坡福州会馆上课。他表示,去年就想报名参加,可惜错过了报名时段,今年特地再致电询问,终于报上了会话班。

他也说,学习方言能拉近他与父母的距离,有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

新加坡福洲会馆会话班老师,也是会馆文教股主任的林丹文(64岁,教师)受访时指出,越来越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开始接触方言,其中就包括“寻根”。
“方言能给人一种认同感及归属感,是身份的标志。”

完整报道,请翻阅2017年12月29日的《联合晚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