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首个“异血活肝移植” 父子术后一年恢复良好

陈清忠(左)和父亲陈玉辉虽血型不同,但因为先进的医学技术和严谨的医疗团队,两人成功进行了东南亚首宗血型不符的活体肝脏移植手术,一家人的感情也因此变得更加亲密。(严宣融摄)
陈清忠(左)和父亲陈玉辉虽血型不同,但因为先进的医学技术和严谨的医疗团队,两人成功进行了东南亚首宗血型不符的活体肝脏移植手术,一家人的感情也因此变得更加亲密。(严宣融摄)

字体大小:

本地一对拥有不同血型的父子,去年7月进行了东南亚首宗血型不符的活体肝脏移植手术,两人术后一年恢复良好,现已回归正常生活。

换肝者陈玉辉(55岁,部分时间清洁工)前年诊断出患有B型肝炎和肝硬化,去年又发现罹患肝癌。一肝多病的情况下,换肝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但他的情况无法接受脑死捐献者的肝脏。两个儿子中,只有小儿子陈清忠(31岁,自雇者)的肝脏适合移植。

由于父子两人血型分别是B型和A型,若直接捐肝,患者身体将出现强烈的排斥反应。

新加坡中央医院的跨学科医疗团队,为确保不同血型的肝脏能顺利移植,在手术前的三个星期,开始用药物抑制陈玉辉体内血液抗体的生长;另在手术前四天,再用一种特别的过滤设备,降低他血液内的抗体水平。

中央医院肝胰胆与移植科高级顾问医生兼肝脏移植主任普雷玛·拉杰副教授(Jeyaraj Prema Raj)昨天在记者会上说:“我们使用的过滤技术,只把体内会引起排斥反应的抗体清除掉……基本上,我们重新调节了患者的免疫反应,帮助他的身体接受移植的肝脏。”

拉杰指出,术后两个星期是换肝者的关键期。在这期间,换肝者仍需保持低水平的血液抗体,避免排斥反应。

据了解,血型不符的肝脏移植手术,在日本、韩国和欧洲已十分普遍。有外国研究显示,这类肝脏移植手术的五年存活率为71%,与相同血型的肝脏移植手术的71.5%不相上下。

中央医院之前已成功进行血型不符的肾脏移植手术。拉杰解释说,不同于肾脏移植,肝脏手术的风险在于一旦手术失败,肝病患者须重新等待新肝脏或死亡,但肾病患者即使手术失败还可继续洗肾保命。

截至今年6月,本地共有52名肝病患者正等待移植肝脏。

随着这例不同血型活体肝脏移植手术的成功,拉杰认为,这为等待换肝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他说:“本地的器官移植手术,一般会先考虑使用脑死者的遗体器官,其次才是活体捐献。有时的确会出现血型不匹配的情况,但我们的技术已经能解决这个问题。 ”

陈清忠为父亲捐出了自己的六成肝脏,由于肝脏具有再生功能,六个星期后就可重新长出,目前他已恢复了正常的肝脏功能。陈玉辉体内的移植肝脏,也可再生长约三成。

陈清忠昨天受访时说:“父亲的肝脏有很多问题,如果不换肝,他活不过两年。身为儿子,我当然有这份责任和爱去延续他的生命。”

当初决定捐肝时,陈清忠的妻子正怀孕七个月,他说:“我那时想,如果手术不成功,我就看不到儿子了。原本妻子也很担心,但她和医生谈过后,也很支持我的决定。”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