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报名平台 让直接收生更平等?

字体大小:

直接收生计划是有经济能力的家庭才玩得起的“游戏”?

直接收生计划(Direct School Admission,简称DSA)自2004年推出,目的是要提高中学收生的灵活性,让学生在小六会考前,先凭体育、艺术和语文等方面的才华报读中学。

不过,这些年来,DSA已逐渐变相。一些较富裕的家庭会用尽办法,给孩子参加校外的“增强班”和“才艺班”等,结果违背计划初衷,造成扭曲现象。在一些家长看来,该计划已然成为孩子在小六会考前率先争取进入名校的“入门票”。

DSA受欢迎的程度,从每年收到的申请表格可看出端倪。去年教育部共接获1万6000份申请,当中只有约2500名学生通过DSA被学校录取。

虽然目前没有具体数字证明提交申请或被录取的学生大多来自社会较顶层,但近来有关社会贫富悬殊课题的讨论,也带动大家关注起DSA的报名程序是否公平。

教育部今早(11月8日)宣布,从明年起简化DSA申请过程。学生只须通过家长的个人政府电子密码(SingPass)登录新的统一报名平台,提交电子表格,注明他们选择的学校和才艺(最多三个)。

实施多年的DSA迎来新一轮改变。简化程序,真的能让直接收生更平等吗?新平台能解决哪些旧制度带来的问题?

一、省纸省力 家长不能再为孩子准备厚厚一叠的“才艺”记录

想象这个情景:DSA报名当天,家长开名车载孩子到各大名校,提交一叠叠的推荐信、比赛奖状和才艺班证书。这些奖状和证书,是家长为提高孩子进名校的机会,不惜 “砸钱” 让孩子参加校外才艺班和增广课程而换来的。

据报道,本地近年出现越来越多儿童才艺学院,有的甚至以“直接收生计划预备班”为号召,表明课程可帮助孩子进入理想的中学。这类课程每月学费约800元,有学院标榜成功率高达90%,称学生多数能顺利通过DSA,获得心仪学校的名额。

不过,有了新的统一平台,学生往后在报名DSA时,只须上网提交申请,再也无须把文件打印出来提交。校方也会直接收到申请者的小学成绩、课外活动和体能测验记录等,无须再花费时间审核堆积如山的打印文件,既省纸又省力。这样一来,较贫寒的学生在申请DSA时,门槛也许也低一些。

二、得过多少奖不是最重要 新机制更重潜质

目前,学校在遴选报名DSA的学生时,一般把学生的参赛经验和成就纳入考量。这意味着,一名在篮球方面有潜质的学生,很可能因为小学不提供篮球课外活动,从未有机会参赛和展现才华,在报名DSA时处于劣势。

然而,学生往后在报名DSA时,无须注明参赛经验和成就。

校方在遴选学生时也会一视同仁,给予所有申请者至少一次面试机会,不是单凭申请表格,衡量申请者是否适合。

校方也必须根据教育部立下的一套原则进行遴选,确保过程公平和透明,并以学生的潜质为主要考量。再以篮球为例,这意味着现在校方会更注重学生的灵活度、肢体协调能力,以及开球和运球技巧,重点不再是学生参加过多少比赛,赢过多少奖项。

三、报名免费

目前,一些学校会向报名DSA的学生收取行政费或测试费,最高可达 $50。校方说,有这笔额外费用,是因为要为学生准备能力考试,需要额外人手和资源。

然而,这可能导致有兴趣报名却经济拮据的学生却步,错失学习的机会。

往后,学校将自行承担这笔额外费用,学生通过统一报名平台申请DSA,无须付费。教育部希望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能享有同等待遇,毫无后顾之忧地学习。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