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澄清:学术研讨 不受假信息法案影响

教育部澄清,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的覆盖范围仅限于可影响公共利益的虚假陈述,并不会影响学术研究,无论研究呈现的是何种观点。(档案照)
教育部澄清,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的覆盖范围仅限于可影响公共利益的虚假陈述,并不会影响学术研究,无论研究呈现的是何种观点。(档案照)

字体大小:

国内外58名学者联署致函教育部,表示担心假信息法案会限制学术研究和讨论。教育部回应时强调,法案并不限制人们提出看法,也不会影响学术研究工作,无论研究呈现的是何种观点。

58名国内外学者联署致函教育部,担心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将对学术研究与讨论“造成意料之外的不利后果”。对此,教育部澄清,法案的覆盖范围仅限于可影响公共利益的虚假陈述,并不会影响学术研究,无论研究呈现的是何种观点。

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简称POFMA)本月1日在国会提出一读。新法案赋予部长权力,强制个人及网络平台发布更正或撤下假信息。

法案明确了假信息的定义,即它只涵盖虚假或具误导性的事实陈述(statements of fact)。尽管如此,一些学者仍担心法案将限制学术研究和讨论,故在前天联署致函教育部,希望当局能澄清该法案对学术界的影响。

据《联合早报》取得的信件内容,签署者大多来自国外大学,如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教授契连·乔治(Cherian George)、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教授林愿清博士,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学部资深讲师兼实践教授刘浩典等人。

但其中也有三名本地学者,即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副教授和社会学系主任张优远,以及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战略性管理学(实践)教授冯应鹏。

这批学者在信中指出,尽管他们意识到POFMA并非针对学术界,也不涵盖“个人看法、批评、讽刺(satire)或讥讽性模仿(parody)”,但他们担心,法案对于假信息的定义将使一些学者因担心触法,而犹豫是否开展某些研究。

这是由于,大部分的学术研究聚焦于推翻既定事实,而所谓事实,是通过研究过程得到证实或否定的,并随着数据和分析的推陈出新,而不断重新评估。

学者也在信中强调,如今,许多学术讨论都在网上进行,大学和资助机构也越来越多地鼓励学者通过网络媒体平台,与公众分享研究和知识。

“我们关注的是,POFMA在新加坡境内外的广泛影响、其对于新加坡‘公共利益’的宽泛定义,以及法案要求网络中介为所有刊登在平台上的内容负责,并对违规行为施以巨额罚款和长期监禁等严厉刑罚,这将阻挠许多课题和学者的研究。”

教育部:学者可参考法律教授对草案所作陈述

对此,教育部回应时强调,POFMA的覆盖范围仅限于影响公众利益,且已被证实是虚假的事实陈述。“法案并不限制人们提出看法,也不会影响学术研究工作。无论研究呈现的是何种观点,均为如此。”

教育部建议联署致函的学者,可参考一些法律教授就该草案所作的陈述。教育部也透露,已邀请了本地自治大学为其学者举办讨论会,以便澄清他们可能存有的任何疑虑,并期待就法案进行有意义的讨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