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档鱼头炉 汤熬8小时 价廉香四溢

刘科才(右)和白丽珍齐心经营充满人情味的鱼头炉摊,与许多顾客成了好朋友。(严宣融摄)
刘科才(右)和白丽珍齐心经营充满人情味的鱼头炉摊,与许多顾客成了好朋友。(严宣融摄)

字体大小:

淡滨尼圆巴刹人气摊,老板夫妇齐心卖鱼头炉,用吹风机“加倍速”起火炉,凭着每天熬汤底八小时和大众化价格,吸引全岛饕客。

位于淡滨尼11街第137座的淡滨尼圆巴刹,三天前刚完成两个月整修并重开,经过粉刷、桌椅和地砖全换新、安装22盏大风扇和106盏省电LED灯后,整体明亮整洁通风,飞鸟抢食问题大为改善。

这个巴刹1983年启用,当年许多摊贩因大巴窑地铁站工程而集体搬迁来此,其中一个“开山元老”是人气摊“海昌鱼头炉”老板刘科才(55岁)。

这家鱼头炉发挥生活智慧,用火炭起火炉不用扇子,而用吹风机,既省力也省钱。

刘科才说,他10年前发现,起一个火炉用风扇需八分钟,吹风机只需三分钟,便买一个35元的平价吹风机,10年来大为提高生产力。

“我做生意要快,讲效率,如果用扇子,忙起来人仰马翻。吹风机比较有力,风比较大。也不必买贵的,最重要安全不触电。可以耐用一年,用完就丢掉,不必再维修。”

img_20190410_160542_Medium.jpg
“海昌鱼头炉”发挥生活智慧,用火炭起火炉,再用吹风机,省力也省钱。(温伟中摄) 

他与妻子白丽珍(53岁)齐心打理摊位,以价格大众化、汤底好喝著称。

价格方面,可让两三人分享的小锅红哥鲤鱼头炉20元、红斑鱼头炉25元、鲳鱼鱼头炉30元,相当大众化。

刘科才说,为了确保汤底好喝,他每天早上9时到摊位熬汤八小时,到下午5时开摊左右。“每天熬汤都用大骨、老母鸡、鸡骨、火腿和胡椒等,确保香味四溢。”

他们的努力获得回报,识货食客几乎每天从全岛各处专程来捧场,包括东部的白沙和榜鹅,西部的裕廊和蔡厝港等。

圆巴刹小贩以早市为主,到了晚上,鱼头炉几乎每晚席开数十桌,到处热气与香气蒸腾。

中学没毕业当小贩 42年养出3大学生

42年前念完中二就当小贩,如今养出三个大学生,“我读不完的,他们帮我读”。

刘科才小六就到大巴窑巴刹帮母亲卖糕点,读完中二后因无法适应英语教学而“提早毕业”,全职当小贩助手。

20190618_znews_hawker3_Medium.jpg
刘科才和白丽珍当鱼头炉小贩,养出三个大学生,左起是次女刘惠湘、长女刘惠琳和儿子刘圳韦。(受访者提供)

过后他帮弟弟卖鱼头炉10多年,2006年1月12日接手母亲在圆巴刹的摊位,创业卖鱼头炉,至今13年。

他喜欢卖鱼头炉的团队协作和挑战,感觉自己是“舞龙的龙头”。“至少七个人才能运作,有人起火炉、吹炉、当收银员、做分菜的‘打荷’、开桌位、捧炉、有人当头手和二手。”

两夫妻自力更生养出了三个大学生,28岁长女刘惠琳从事人力资源工作,26岁次女刘惠湘是水务工程师,24岁儿子刘圳韦在跨国猎人头公司上班。

刘科才笑说“我读不完的,他们帮我读”,透露儿女念中学后都会去帮忙,欣慰他们如今都有稳定工作,“有花红有年假”。

他们一家都会趁过年时全家出游,过去两个月巴刹整修,也到云南游玩了八天。

喜欢小贩中心人情味浓

喜欢小贩中心的人情味,不考虑到咖啡店开摊或另开餐馆。

刘科才说,在小贩中心月租相对便宜,约1200元,可以卖大众化的价钱,让人人吃得起鱼头炉。

20190618_znews_hawker1_Medium.jpg
鱼头炉的汤底熬了八小时,入口鲜甜美味。 (严宣融摄)

白丽珍则说,小贩中心人情味浓,他们跟许多顾客都成了朋友。“有些谈得来,我们还会一起约出去。”

刘科才坦言,生意上轨道后,也有不少人来电或发短信邀约到咖啡店开摊,但他发现以他的摊位占位月租需1万元起,开小吃店也要1万6000元,因此“把很多短信删掉了”,不想承担高租金,导致起价和面对更大工作压力。

拟再做4年“放慢脚步”

46年来见证小贩文化变迁,希望申遗成功提升水准和生意,计划多做四年就“放慢脚步”。

刘科才说,从1973年母亲在大巴窑拿到第一代小贩摊至今,他经历小贩中心的变迁。

“1983年搬到淡滨尼时,起初两年没生意,做得很辛苦。以前六个小贩摊共享一个水龙头,现在每摊都有水电供应。”对于小贩文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他说:“最主要还是把食物弄得更好吃,也希望政府继续提升环境的干净卫生,希望更多顾客和旅客光顾,更多年轻小贩来接班,让小贩中心更有水准和活力。”

他说,四年后的7月就满60岁,感觉上了年龄要放慢脚步了。“现在有时会全身酸痛,但一次过停下来也不行,我会继续卖鱼头炉,如果做不来再考虑卖比较简单的鱼汤。”

公众可登录www.oursgheritage.sg网站支持小贩文化申遗,活动将进行至2020年底。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