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痛热症病患住院率近年呈上升趋势 专家:或与年长者患病风险增加有关

字体大小:

根据本地一项针对骨痛热症患者住院率的研究,在2003年至2014年间,病患住院率几乎逐年下跌。不过2015年起开始回弹,2015年为29.9%、2016年28.6%、2017年35.9%。

本地骨痛热症病患住院率在12年内呈下跌趋势后于2015年起回弹,传染病专家认为,这可能跟年长者患病风险增加有关,而且年长病患病情一般更为严重。

根据本地一项针对骨痛热症患者住院率的研究,在2003年至2014年间,病患住院率几乎逐年下跌,从2003年的97.3%大幅减至2014年25.6%。不过自2015年起开始回弹,2015年为29.9%、2016年28.6%、2017年35.9%。

报告指出,那12年间住院率下跌跟政府修改入院标准有关,但是患者死亡率没有因此增加。

这份研究报告上个月在医学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被忽视的热带疾病》(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上发表。

配合第九届“亚细安骨痛热症日”,超过370名家庭医生和护士等昨天参加了由国家传染病中心主办的研讨会。参与研讨会的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以及数名专家在会场接受媒体访问。

对于这个住院趋势,梁玉心说,由于人口结构改变,估计未来住院率不会持续下跌,反而可能上升。

她解释,新加坡面对一个独特情况,这些年来的害虫控制措施奏效,造成群体免疫力下降。人们患骨痛热症的年龄推迟,第二次患病者的年岁也跟着增加。

二度染病者患重病的风险较高,也面对更多并发症,梁玉心强调:“我们一直在做准备,以便未来能应对年长患者更严重的病情。”

研究显示,对比其他年龄层患者,从2013年至2017年,65岁或以上病人的住院概率最高,入院的病患在半数左右。这群患者留医期间的死亡率也最高。

住院人数下降意味多数患者由家庭医生治疗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五人因骨痛热症病逝,年龄介于63岁至84岁。去年全年的五个死亡病例中,除了一人41岁,其余四名介于63岁至75岁。

住院人数下降,意味着多数患者都改由家庭医生治疗。

代表新加坡全科医学学院的高级家庭医生黄伟文说,家庭医生在把关时面对一定挑战,因为有些年长患者会出现“非典型”病征。一般患者会发高烧、身体酸痛和出现红疹等,但有的年长患者没有发烧只是呕吐。

“所以家庭医生得提高警惕,才能及时让病人接受检查确定病情,获得妥善治疗。”

今年骨痛热症病例激增,截至本月15日,今年累计病例达5100多起,比去年同时期多超过三倍。

国家环境局环境卫生学院院长黄丽菁副教授指出,病例增加两个关键原因是蚊子数量增加,以及群体免疫力不足。环境局去年12月捕捉的伊蚊数量,比前年同期多四成,上个月捕捉到的则比3月多25%。

环境局采用了一些创新方式来控制疫情,包括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伊蚊,让蚊子交配后产下的卵无法孵化,以及在全岛设置捕卵器等。

不过黄丽菁说,利用沃尔巴克氏菌只能抑制伊蚊数量,不能控制疫情爆发,最重要的还是公众必须定期清理积水。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