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袭击事件不时在全球各地发生,在面对紧急或突发事件时,生死往往取决于一瞬间。掌握好应对危机的知识让我们能在面对恐怖袭击或突发状况时做出适当反应,是维护个人、家庭和社区安全的最佳保障。懂得急救技能就如拥有一技之长,在紧急时刻不但可以自救,还能帮助家人、邻居或街坊度过危机。
全国保家安民计划(SGSecure)在2016年推出,其中一个目的是要确保更多国人在遇到紧事故时能及时应对,保障自己与家人的安全。内政部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新加坡人具备急救技能。这包括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和正确使用自动心脏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简称AED)。

白沙东民众俱乐部的基层领袖谢碧凤(53岁,人事行政人员)是人民协会属下的社区紧急应策与参与委员会(Community Emergency and Engagement Committee, 简称C2E)义工,负责向居民推广社区安全的重要性。在和平时期, 委员会主办和执行应对紧急情况的演习,也会与各政府部门的紧急应对小组合作,教育和确保社区有应对与处理危机的能力。在紧急时刻,委员会负责协调社区资源和基层紧急应对策略,协助居民应对突发事件。
谢碧凤表示,碰到有人受伤时,她有感围观的人比施救的人多,所以决定负起推广全国保家安民计划的责任,让更多人了解具备急救技能的重要性。
“当居民听到全国保家安民计划时,一般会觉得这是一个严肃和沉闷的课题,与自己无关,甚至意兴阑珊。为了克服这个心理障碍, 我在推广这计划时,会与他们分享自身的经验,让他们了解除了在面临恐怖袭击之外,急救技能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重要。”

施展课堂所学救年长者一命
前年,谢碧凤就在樟宜机场碰到一起紧急事故,一名年长的男病患突然在她面前倒下。当周围的人不知所措时, 她立刻上前查看病患情况。男子似乎被异物噎着,呼吸显得相当困难。虽然他的太太就在身边,但不知该如何处理, 并急得大哭起来。
“我安慰病患的太太,要她保持冷静,并表示我会尽力协助她的丈夫。一些旁观者表示男病患可能中风,但他还能与我对话,所以我判断他应该不是中风。”
谢碧凤把病患扶起坐着,让他喝了一口水,但病患喝了一小口后,脸瞬间变蓝。受过急救训练的谢碧凤,立刻依着课堂上所学的,用力拍打病患的背。果然,男患者吐出噎在喉咙内的一些浓痰。
“病患的情况舒缓后,我就陪他一起等待民防部队救护人员的到来。闲谈中,才知道病患从槟城来新加坡探望儿子,病发时正准备回国。”
谢碧凤表示,当事故发生时,很多旁观者都大喊“赶快打电话给医生”,但如果人人都站着看而没有实际行动, 那急需帮助的病患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人人都有能力帮助身边的人
谢碧凤透露,急救技能课程教导学员如何应付如哮喘、窒息、过敏反应、心脏病发作、晕厥、哽噎、中风、抽搐等、外伤如出血、伤口管理、拉伤、扭伤与骨折等、心肺复苏术和使用AED。
有些人对于学习心肺复苏术或使用AED仍有所排斥,甚至觉得在紧急事故发生时,自己并没有能力帮助他人。不过,这个想法并不正确,因为懂得心肺复苏术能帮助病患恢复心率,捡回一命。不过,若我们什么也没做,病患生存的机会将会十分渺茫。
谢碧凤给予的建议是:先以能帮助自己和家人为出发点,若身边的至亲需要急救时,我们能挺身而出。
“再来,现在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国人也爱出国,如果真的碰到恐怖袭击,也不会束手无策,像是今年3月在新西兰发生的恐袭枪击案。”
谢碧凤积极邀请居民参与全国保家安民计划的同时,她也鼓励丈夫和女儿上课学习急救术。“因为我是相当活跃的基层义工,他们跟我一起参加全国保家安民计划的活动后,不仅能获新知识,也能促进亲情,了解我为何在周末忙于义工活动。”

如何预防和应对恐怖袭击
- 保持警惕、注意观察您周围的可疑物品和行为。如果发现任何疑点, 应立即向当局举报。
- 熟悉像“逃离、躲藏、通报” 和“按压、捆绑、告知” 的贴士。
- 学习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术(CPR)和学会如何操作AED。在紧要关头, 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需要帮助有生命危险的人。
- 下载SGSecure手机应用程序, 以便在恐怖袭击发生时,在第一时间接获通知。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向警方举报可疑情况。欲知详情,请浏览www.sgsecure.sg。

如何学习急救技能?
欲知有关急救技能课程详情, 可浏览个别机构的网页了解详情。
- 人民协会:https://www.pa.gov.sg
- 民防部队:https://www.scdf.gov.sg
- 新加坡红十字会:https://www.redcross.sg
【本文由全国保家安民计划呈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