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讲堂系列:探讨马来群岛身份认同

字体大小:

“早报讲堂:认识东南亚”系列第二讲将邀请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的研究员诺沙里尔·萨阿博士,分享有关本区域伊斯兰的兴起与发展及它对新加坡的影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席卷马来群岛,时任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多和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采取迥异的应对方式,使得两国社会的马来族与回教徒身份认同走上不同道路。

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研究员诺沙里尔·萨阿博士(Norshahril Saat)日前到报馆举行小型座谈会,提出了上述观点。他是“早报讲堂:认识东南亚”系列第二讲的主讲嘉宾。

诺沙里尔说,回教保守主义在印尼和马来西亚抬头,引发人们关注,但要理解这一趋势,不能仅仅参照过去二三十年的社会变迁,而须追溯至100年前。

他说,当初传入本区域的伊斯兰教属于苏菲派(Sufi),不仅温和且尊重本土文化。尽管如此,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殖民体验,却使当地的伊斯兰有了不同的发展。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马来群岛又迎来了第二波伊斯兰浪潮,这回则以保守派为主,旨在将伊斯兰渗透至社会方方面面。

20190815_news_zaobaojiangtang_Small.jpg
诺沙里尔将在第二讲中带领出席者了解本区域马来族与回教徒身份认同的建构。(王彦燕摄)

诺沙里尔透露,他将在早报讲堂第二讲中阐述马哈迪和苏哈多这两位政治强人,如何在执政期间应对和控制国内的伊斯兰复兴主义。两人所采取的不同手段,深刻影响了当地马来族与回教徒身份认同的建构,局面也在他们卸任后继续发酵。

诺沙里尔指出,如今提及回教保守主义,人们往往更关注中东局势,却忽略了我们的近邻马来西亚。

“事实上,我国回教学校毕业生当中,一半前往埃及深造,另一半则到马来西亚深造。因此,马来西亚伊斯兰对于我国的潜在影响非常深。”

“早报讲堂:认识东南亚”系列共六讲,每月举行一场,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历史、宗教、政治等方面,引导出席者探讨和思考与东南亚相关的议题。

在第二讲中,诺沙里尔将分享他对印尼和马来西亚现代化进程的观察,带领出席者了解本区域马来族与回教徒身份认同的建构。

讲座免费,以英语进行,但现场将提供同声传译。本系列由新加坡精深技能发展局协办,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支持。

第二讲:寻找现代性? ——马来群岛的身份 认同建构

日期:9月2日(星期一)

时间:晚上7时30分至9时

地点:终身学习学院二楼讲堂

报名网址:zblectures2019.sphevents.com.sg

讲座以英语进行,现场将提供英中同声传译。成功报名者将收到电邮通知。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