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要“缩水”了?总理带国人一起说不!

字体大小:

再不行动的话,新加坡很可能就要开始“缩水”了!

李显龙总理在今年的国庆群众大会演讲时,给国人敲响了警钟。

作为四面环海的热带低洼岛国,新加坡最担心的是水平面上升的问题。从东部的东海岸到西部的裕廊岛,从地底下行驶的地铁列车到位于低洼地区的住宅、医院和学校等基础设施都会大受影响,甚至大片土地被海水覆盖。

气候问题究竟怎么解呢?zaobao.sg带你一起了解总理勾勒的百年大计。

气候变化关新加坡什么事?

在气候变化的课题上,总理可说是下足了功夫。

根据他找到的科普资料,造成气候变暖有三大因素:开车乘坐飞机、工厂运作以及在家使用电器设备。

他也在数天前在面簿发文,贴上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关于个别国家气候变暖的报道。

网站预测,到了2100年,本地7月的平均温度将从目前的27.8摄氏度增加到31.1摄氏度,最高气温则会从目前的32至34摄氏度增加到37摄氏度。

除了天气酷热难耐,新加坡也已经开始面临到雨越下越大、淹水更严重等问题。不过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再不行动,新加坡很可能会被淹没。

根据我国之前的规定,所有建筑必须建在海平面三公尺以上。这是因为到了涨潮时段,海平面会升高两公尺,剩余一公尺这个“安全距离”则是用来应付下大雨时的淹水情况。

不过专家预测,到了2100年,海平面可能会升高一公尺。这意味着原有的“安全距离”将不复存在,发生涨潮和下大雨的情况时,我国部分地区会被淹没。

如何对抗气候变化?

180819_ndr_01_Large.jpg

洪水问题其实并不是新近出现的难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洪水问题屡见不鲜,幸好通过改善排水系统解决。但这些方案不足以应付气候变化导致的新问题。为此,李总理希望国人能从三大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1. 了解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个别国家有不同影响,新加坡之前成立的气候研究中心就是要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有何具体影响。李总理也宣布,中心接下来会同邻近国家相应机构仔细探讨气候变化对区域周围的影响,包括接近赤道的新加坡是否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2. 减缓造成气候变化的因素

180819_ndr_02_Large.png

首先要了解是什么造成气候变化。二氧化碳排放量会随着开车、使用家用电器等活动增加,这些温室气体会进入大气层,罩住阳光的热量,使得地球表面变暖。要减缓造成气候变化的因素,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国致力于在2030年前把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05年的水平削减36%,并确保2030年后不会再升高。新加坡也是首个实施碳税的东南亚国家。

180819_ndr_03_Large.jpg

减少排放量,人人有责。李总理呼吁国人可以从日常生活的小行动开始做起,这包括记得关灯减少浪费电、减少需要焚烧的垃圾,使用的东西也应该尽量重用或再循环使用。

3. 适应气候变化

海平面上升,最先遭殃的会是低洼地区。

在新加坡的地形中,浅绿色的部分为我国海拔最低的地区,深绿色则是海拔较高的地区。其中的褐色部分为本地的山坡,深褐色则为较高的“山”。

随着海平面上升,这将对我国多处带来威胁,其中包括沿着东海岸从樟宜到市区的一段长距离。这不仅会影响房地产价值,也会影响该区的安全和宜居性。

新加坡有些地段受到较大的威胁,因此我国须采纳不同策略来保护每个地段,并且须优先展开较关键地段的工程,例如包含市区及东部海岸线的东海岸地段,以及裕廊岛。

180819_ndr_04_Large.jpg

市区方面,包括在滨海堤坝建第二个水泵房,海水涨潮又下大雨时,可将蓄水池多余的雨水排入海中。

180819_ndr_05_Large.jpg

至于东部,则会效仿荷兰采取的做法,采用圩田(polder)填海造地技术。政府已在德光岛建造小型圩田,累积相关经验,以便日后能在东部海岸线建造更多圩田和堤坝。

政府探讨的另一个做法是沿着滨海东到樟宜地区填海造岛,再用堤坝把这些小岛连接起来,形成类似于滨海蓄水池的蓄水池 。

政府将探讨这些方案,再决定要采取的对策。不过方案工程浩大,总理估计未来50到100年要掏出至少1000亿元。

总理:应对气候变化和新加坡武装部队一样重要

两个都是关乎到我国生死的问题,必须投入大量资源做足准备。

不过总理强调,两者之中唯一的不同是,日后或许不会出现需要动用到武装部队的情况,不过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迟早会出现的问题。

总理在演讲中打趣说,如果新加坡低洼地区被海水淹没时,大家会往高处跑,不过我国唯一的高处武吉知马山肯定容不下所有人。

180819_ndr_06_Large.png

玩笑的背后,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可怕问题。气候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2005年新奥尔良市面对卡特里娜(Katrina)飓风肆虐、风暴对孟加拉国带来伤害,我国今年也出现水龙卷、降冰雹等极端天气情况,这些天灾正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警告”。

你的行为会在未来数十年对周围环境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除了拟定各项措施,各大企业、学校和每个人都应该各尽责任,才能将气候变化的危机化为转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