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或因转移至社区计划见效 急症医院年长留医人次多年首度减少

谢世儒医生说,去年下半年逐步投入运作的盛港综合医院,周围人口较为年轻,可能推高了年轻病患人数。(档案照)
谢世儒医生说,去年下半年逐步投入运作的盛港综合医院,周围人口较为年轻,可能推高了年轻病患人数。(档案照)

字体大小:

本地急症医院的住院人次从前年的56万8117人次增加近3%至去年的58万4819人次。然而,65岁及以上病患的住院人次,却从前年的18万1797减少至17万4276。与此同时,入住社区医院的年长病患人次则在去年增加近10%至1万4469人次。

我国住院病人人次持续上升,但住进急症医院的年长病患人次10多年来首次不增反减,而社区医院年长病患人次则持续增加,受访专家认为这可能意味着本地推行从医院转移到社区的努力开始见效,但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卫生部官网发布的2018年住院数据显示,本地急症医院的住院人次从前年的56万8117人次增加近3%至去年的58万4819人次。然而,65岁及以上病患的住院人次,却从前年的18万1797减少7500多至17万4276。

年长病患在急症医院的住院人次在过去10多年不断上升,前年的增幅约8.4%,大前年则增加约11%。去年则下跌约4.1%,扭转了多年的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入住社区医院的年长病患人次则在去年增加近10%至1万4469人次。本地所有综合诊疗所的总求诊人次也持续上升,从前年的592万5800人次增加6.7%至去年的632万3800人次。

社区护理设施提升 年长者有更多医疗护理选择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国安告诉《联合早报》,以往寻求医疗服务的年长者可能只想到去急症医院,随着本地的社区护理设施提升,年长者有更多医院以外的选择,到更适合的地方寻求医疗护理。

他指出,这种趋势一般需要时间慢慢显示,但希望这是新趋势的开始并会持续下去。

卫生部是在近年来提出“从医院转移到社区”的概念,并加强了社区内的医疗服务,让病人能在住家附近接受护理,不必到医院。

政府国会卫生委员会主席谢世儒医生受访时说,他不确定年长病患住院人次跌幅是否够显著,但这或许显示年长病患的急症医院住院人次已达到稳定阶段。这可能因为有更多病情无须在医院看诊,而且医院也开始让非紧急病患从急诊部门直接转入社区医院。

身为公共医院骨科外科医生的谢世儒说:“据我观察,过去几年卫生部强调从医院转移到社区的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可能开始逐渐见效……更多病人在社区内接受治疗,病人除了进急症医院也有其他渠道。”

卫生部数据也显示,入住急症医院的14岁及以下病患则从前年的8万8000人左右增加12%至9万8800多人。

谢世儒医生指出,单从入院人数很难分析原因,还得了解病人住院多久,以及多少人是为了可排期的选择性手术(elective surgery)入院。他解释,有些病人因家人不方便带他回返医院检查而得留院,有些则因为找不到适当的疗后护理(step-down care)而得继续留院等待。住院人数增加也可能是因为本地医疗系统更有效率,病人能更快出院腾出床位,再安排其他病人入住。

谢世儒也说,去年下半年逐步投入运作的盛港综合医院,周围人口较为年轻,可能推高了年轻病患人数。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