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超半数国人愿意谈论临终课题

东北区市长朱倍庆(右一)在新加坡慈怀理事会举办的“艺心一意”活动上,推介生命书籍系列中的第三本绘册《我的守护天使》。(新加坡慈怀理事会提供)
东北区市长朱倍庆(右一)在新加坡慈怀理事会举办的“艺心一意”活动上,推介生命书籍系列中的第三本绘册《我的守护天使》。(新加坡慈怀理事会提供)

字体大小:

随着人口老龄化,更多国人不再对“死亡”避而不谈,而是愿意敞开心扉谈论临终课题,也更能接受并理解慈怀疗护的重要性。

根据一项由新加坡管理大学带领展开的最新调查,相较于五年前的36%,如今有53.3%的国人不避忌谈及临终课题,逾八成人也认为我国拥有周全慈怀疗护(palliative care)是很重要的。

此次全国调查于今年4月至8月进行,共有1226名21岁及以上来自不同年龄层和族群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参与。

负责这项调查的新大李光前商学院企业通讯学助理教授杨淑琳指出,调查显示年龄介于21岁至50岁的国人,较能理解慈怀疗护能帮助临终病人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分析结果,数码媒体让这群国人对临终课题持更开明态度,他们倾向于透过医学网站、社交媒体和网络新闻等平台,阅读这类护理资讯。

慈怀理事会举办“艺心一意”活动

杨淑琳说,随着网上出现更多有关临终护理的讨论,国人日后在有需要时,将能为年长亲人或为他们自己作出正确决定。

配合世界慈怀疗护日,新加坡慈怀理事会星期六(10月5日)举办了“艺心一意”(Voices of my HeART)活动,透过创意艺术提升年轻人对慈怀疗护的意识。

新加坡慈怀理事会主席梁淑慧医生指出,虽然研究显示社会更能接纳慈怀疗护和讨论临终课题,但较年轻国人仍会抗拒与绝症患者谈论死亡课题。因此,理事会希望加强他们在这方面的意识,同时鼓励他们与父母和祖父母商量预先护理计划。

也是职总助理秘书长的东北区市长朱倍庆以主宾身份为活动揭开序幕。活动包括歌唱比赛、舞蹈表演等,出席者也能参与慈怀虚拟实境体验,并观看现场播放的美国电影《初恋有病》(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

电影讲述一名白血病女孩的故事,出席者在电影播放完毕后,参与了一场与保健专家和抗癌勇士的对话会,了解如何与临终者沟通。

慈怀理事会也在活动上推出生命书籍系列中的第三本绘册《我的守护天使》,分享一名20岁末期癌症患者积极走完最后人生的励志故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