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饮食 不运动 谁说慢性病坏习惯改不了?

字体大小: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许多糖尿病患为了恢复健康,想方设法培养好习惯,却不能持之以恒,有些干脆放弃。

新加坡有一群医生正在致力于利用行为科学,引导慢性病患做出改变。

改编自真实案例的虚构人物玉婷,今年50岁,最近在公司缩小规模时被裁,糖尿病随之急转直下,血糖飙升。

失去动力跟医生谈后,她发现自己因失业受到打击,失去信心,待业生活寂寞又孤立,无意识地乱吃垃圾食物消愁。

这时,医生问她:“为什么要把病治好?你有想过这个问题吗?”医生要她把对自己重要的事写在纸上,改天再复诊。

利用行为科学治病

有人可能会奇怪,明明是去看病,医生怎么突然叫人写起心灵日记来了?

国立大学医学组织慢性疾病预防与管理中心主管戴一雄医生,是在国大医院内分泌科推行沟通导向治疗的主要人物。

他最近配合世界糖尿病日召开记者会,说明如何改善慢性疾病管控时,就引用了行为科学原理。

他引述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里五个层级的动力,指出外在动力只能短暂刺激人们做事,唯有发掘内在动力,才能持之以恒。

这就好比母亲唠叨儿子打扫房间,儿子“哦”了一声又回去打电动一样。要是儿子意识到自己邋遢,找不到女朋友,他就会自动打扫房间。

行为动力的五个层级

内在动力根据自我决定论,人的行为动力基本上分成五个层级。

最表面的赏罚机制,属于外在动力的一种,虽然能诱导人做某件事,但效果短暂。最根本的内在动力,则代表人能发自内心做一件事,并持之以恒。

现在,我们来看医生如何在每一次问诊中,帮助玉婷从最低层的外在动力,向最高层的内在动力发展,一步一步迈向健康!

① 赏罚机制:做了有奖励,不做会被罚

医生:玉婷,你要少吃甜食,不然血糖超标,会有并发症的风险,可能会失明或截肢。
玉婷:截肢?好可怕!可是我心情不好,就会抓甜食来吃,怎么办?

② 盲从跟风:大家都在做,所以我也做

玉婷:我参加健步大挑战,大家每天都能走1万步,我只能走3000步,我想不参加了。
医生:每个人体力不同,3000步也算有活动,不要放弃,有走好过没走。

③ 自我认同:我觉得重要,所以我该做

医生:你虽然有定时吃药,但饮食不均,淀粉和肉类偏多,记得补充蔬果。
玉婷:嗯,我知道纤维能帮助消化,我会多吃蔬果的。

④ 自我整合:懂得整合以上三者,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动力

玉婷:我找到了简易食谱,不用费力就能做出美味佳肴,每天都有一道蔬菜,吃了有饱腹感,不会那么想吃甜食了。每周走去巴刹买菜,也算户外活动吧!
医生:很好,继续加油!

⑤ 内在动力:因喜欢而坚持,因坚持而有满足感

玉婷:坚持了一年,感觉精力充沛,差点忘了自己有糖尿病。很开心,能坚持那么久!
医生:我真的很为你感到骄傲!

一年后,玉婷的血糖值降低了。不仅如此,她重拾信心,找到新工作,作息规律,饮食均衡,容光焕发,不再做病魔的奴隶,而是人生的主人。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