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视界:客工宿舍一天的生活

傍晚7时26分:客工们陆续回返大士村客工宿舍(Tuas View Dormitory)。这个坐拥柔佛海峡景观的宿舍,目前住着1万5000名客工,人数直逼该宿舍的1万6800人住户顶限。尽管这个宿舍设备齐全,提供了健身房、阅读室、超市、商店等设施,许多住户最喜欢的休闲活动还是给家人打电话。(何家俊摄)
傍晚7时26分:客工们陆续回返大士村客工宿舍(Tuas View Dormitory)。这个坐拥柔佛海峡景观的宿舍,目前住着1万5000名客工,人数直逼该宿舍的1万6800人住户顶限。尽管这个宿舍设备齐全,提供了健身房、阅读室、超市、商店等设施,许多住户最喜欢的休闲活动还是给家人打电话。(何家俊摄)

字体大小:

他们穿着制服和反光安全衣、戴着安全帽,深入地底工地或攀上摩天高楼的鹰架,每天辛劳工作,为新加坡繁华都市的建设,默默付出。然而,不少国人对他们视而不见。

这些无名的劳动者都是持有建筑工作准证的外籍客工,在新加坡大约有29万人,构成本地建筑业劳动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在哪里居住,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雇用外来人力法令规定,雇主必须为客工安排适当住宿环境,如工人宿舍。配合12月18日国际移民日,新闻中心高级摄影记者何家俊走进大士一所巨型客工宿舍,同客工共度一天,用镜头记录他们在异乡家园的生活点滴。

20191215_news_worker1_Large.jpg
(何家俊摄)

凌晨5时41分:大批客工整齐地坐在大士1道路旁,等候罗厘载送他们前往波那维斯达(Bouna Vista)的工地开工。根据客工的工作地点而定,有些运输车辆甚至凌晨4时就开始抵达宿舍,载送客工去上班。

20191215_news_worker2_Large.jpg
(何家俊摄)

凌晨6时23分:41岁的穆鲁汉(Muruhan)穿上制服,准备到裕廊岛的工地开工。来自印度真奈(Chennai)的穆鲁汉在本地工作已有14年。他每月赚取约1000元工资,其中700元汇回家乡给父母、妻子和两个孩子。

这是一个12人共用的宿舍房间,与穆鲁汉同房的客工,开工时间比较晚,可以多睡一点。

20191215_news_worker8_Large.jpg
(何家俊摄)

下午4时30分:许多像来自中国辽宁的毕金文(51岁),趁着自己刚好休息而厨房还不算太拥挤时,提早到厨房开始准备晚饭,避开晚一点下班后赶来煮饭的人潮。

20191216_news_worker3_Large.jpg
(何家俊摄)

傍晚6时14分:辛苦一天后,多数客工还未洗澡或休息,第一件事就是到厨房做饭。这三位客工正在为隔天的三餐煮白米饭。饭菜做好后,客工会把咖喱等菜肴装入塑料袋,米饭则装入纸饭盒,拿到储物柜或床底下存放。他们每次下厨会一次过准备几餐的饭菜。

20191215_news_worker4_Large.jpg
(何家俊摄)

傍晚6时18分:公共厨房旁有一排排的储物柜,主要让客工存放餐具和厨具,以及白米和香料等干粮。由于这里没有冰箱,刚煮好的饭菜也只能盖上锅盖,存放在储物柜里。

20191215_news_worker5_Large.jpg
(林泽锐摄)

晚上9时40分:每逢佳节时期,不少客工会聚集在宿舍的大草坪,载歌载舞,11月3日这天的屠妖节庆祝活动,特别欢腾热闹。

20191215_news_worker6_Large.jpg
(何家俊摄)

晚上9时55分:当多数客工在休息,准备入睡,有些像来自孟加拉的纳兹穆(Nazmul,25岁,房内),还在捉紧时间进修。他目前在修读一份高处安全工作的证书课程,希望日后成为一名管工。房外经过的是34岁的文葛。

20191215_news_worker7_Large.jpg
(何家俊摄)

午夜12时35分:辛苦一天,疲累的客工们已呼呼大睡。多数宿舍房间没有安装冷气,碰到炎热的夜晚,住户为了通风往往得敞开大门,虽然少了一些隐私,也别无办法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