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毁后因祸得福 宏茂桥628小贩中心更旺

周末时段的宏茂桥628小贩中心人头攒动。
周末时段的宏茂桥628小贩中心人头攒动。

字体大小:

“这里屋顶高、坐在里面凉快、环境整洁卫生、食物也好吃……政府要建小贩中心应该以这里为样本。”

刚吃完午餐的67岁退休人士赖群珠和72岁丈夫郭昭辉在受访时,对宏茂桥4道的628小贩中心高度肯定。因喜欢这里的舒适环境和多样美食,这对住在碧山的夫妇自五六年前就开始经常光顾。

郭昭辉说:“宏茂桥至少有四五家小贩中心,我觉得这里的环境条件最好,价格也合理,绝对不输给新加坡的任何一间小贩中心,甚至可以说已经领先。”

联谊会主席:食客四面八方来

20200114_news_blk_628_ang_mo_kio_street_61_foodcourt_2_Small.jpg
628小贩中心联谊会主席黄明恩认为2007年的火灾让小贩中心加速发展。

2007年的一场大火,曾让宏茂桥628小贩中心一夜之间烧毁,损失惨重。不过在小贩中心联谊会主席黄明恩(64岁)看来,这也让它因祸得福,加速发展,2010年重建后生意更旺,让不少食客冲着这里的食物和环境而来。

他说:“这里变化真的很大,我记得火患之前的旧巴刹条件很差,经常阴沟阻塞,地板湿湿,空气闷热。现在重建后就比较新,空气好、光线明亮、设施齐全。两年前我们还成为全新加坡首三家推行托盘碗碟回归计划的小贩中心。经过这些改良后,现在能够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

黄明恩透露,宏茂桥628巴刹目前有120个湿巴刹摊位、52个熟食摊位和46个上锁商店,共218个摊位。

记者星期天(12日)午餐时间走访小贩中心时发现那里座无虚席,几个卖烧腊、鸡饭、鱼圆肉脞面、素食、虾面和甜品的档口都人气不错,好些都排起人龙。

去附近教堂,从小就光顾小贩中心的莫祺丰(28岁,工程师)受访时说:“这间小贩中心可能因为较少被推广,名气不如新加坡的很多小贩中心,但从食物品质和选择来看,真的很值得推荐。”

香记粥品:继承公嫲粥档 一家人情意浓

20200114_news_blk_628_ang_mo_kio_street_61_foodcourt_3_Small.jpg
 娇凤(左)和娇梅(中)一有空时就会来帮姐姐娇兰(右)经营家族粥档。

阿公阿嫲留下的粥档,几十年来成为维系十个兄弟姐妹感情的纽带。

香记粥品从宏茂桥628巴刹在1980年建立至今就一直营业,从第一代创始人阿公阿嫲传承到如今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子孙。

属于第三代的十个兄弟姐妹在继承公公婆婆和父母的家业后就一直轮流照看粥档,彼此帮忙分担这个重任。

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十的娇凤在档口受访时说:“这个档口目前由我们排行第三、第六和第九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全职经营。我们其他兄弟姐妹和我的侄儿侄女平时有空也会来帮忙代班,让他们可以休息。”

她说:“我认为一个大家族可以在同一个档口做工是很难得的事,也是件很幸福的事。这个档口一直是联系我们感情的纽带。很多家庭因为没有这样的纽带很快就散了,各做各的,一个月都不一定见一次面。我们兄弟姐妹平时经常在档口见面,大家见面次数频繁,关系就维持得比较好。不在这里工作的,周末也会带孩子下来吃粥。”

据她透露,她三哥的侄女和丈夫目前也在直落布兰雅开了一家香记粥品。

72小厨之家:会华语福建话 印族女教师煮炒摊当副手

20200114_news_blk_628_ang_mo_kio_street_61_foodcourt_5_Small.jpg
雷努卡(左)目前是72小厨之家老板娘赖丽华的副手。

本地著名印度喜剧演员大卫巴拉(David Bala)的女儿在小贩中心的华人煮炒摊做副手,她讲的一口流利中文“很吸睛”。

今年46岁的雷努卡因颈项问题不能久坐,决定辞掉10年英文教师工作,改入餐饮业。

单身的她为了照顾老母亲,自2018年决定到住家附近的628小贩中心的“72小厨之家”煮炒店做兼职帮手,负责帮忙点餐、端菜和收钱。

她从小很有语言天赋,除会英语、淡米尔语、马来语和华语,还会福建话,让她和客户交流时很健谈,如鱼得水。

能有雷努卡这个得力帮手,让老板娘赖丽华(48岁)非常高兴:“雷努卡手脚灵活,口才好,很讨顾客喜欢。每天都有顾客问她华语怎么学(看华语电视剧学来的)的,我看她都回答到很累了。”

华发面包咖啡室 :姐弟打对台卖咖啡 不伤感情

20200114_news_blk_628_ang_mo_kio_street_61_foodcourt_4_Small.jpg
 林丽萍(右)在弟弟档口对面开一家华发咖啡室,但姐弟俩良性竞争,互相帮忙。

女老板在弟弟咖啡摊对面开一间咖啡摊,弟弟不但没介意,还经常两边跑帮姐姐分担解忧。

林丽萍(50岁)2017年从一个往生的摊主接手摊位经营炖汤生意,不过因洗碗碟成本提高,决定改回家族老本行经营咖啡摊。

不过,弟弟正好在她对面经营父母留下的咖啡档,有些人批评她抢自家人生意。

她说:“我觉得不会对弟弟的生意造成影响,他的顾客都是老顾客……我卖的产品也有差,除了咖啡粉一样,面包种类不同。”

林丽萍前年花一个礼拜,到马来西亚季兰丹跟表弟取经,回来后开始卖不同风味的面包,包括太阳吐司、蜂蜜吐司、宝贝面包、法国吐司等。她也上网学做泰国奶茶,这些产品都为她吸引了一批忠实顾客。

弟弟林永庭(48岁)说:“肥水不流外人田,给自己人赚好过给别人赚。我遇到困难时她也经常帮我。”

公众可登录www.oursgheritage.sg网站支持小贩文化申遗,活动将进行至2020年底。

配合新加坡为小贩文化申遗(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2019年1月到8月,《联合晚报》每周二风雨不改推出《小贩周记》,全岛搜罗好吃又有故事的小贩摊。由于读者和小贩反应热烈,欲罢不能,采访团队于是重新出发,11月起继续出击,再推出《小贩周记》全新系列,深入发掘和报道小贩中心的特色和人情味故事。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