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义工庆生献爱心 自己将“一对一捐款”

程鼎策(左三)和张俊康(右二)是其中两名受惠于新加坡残障人骑马协会的特需孩童。他们到协会接受马术治疗时,都会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义工从旁陪伴,确保他们的安全。
程鼎策(左三)和张俊康(右二)是其中两名受惠于新加坡残障人骑马协会的特需孩童。他们到协会接受马术治疗时,都会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义工从旁陪伴,确保他们的安全。

字体大小:

最温暖人心的生日礼物,最与众不同的青春纪念。

本地年轻女辅导员为纪念与新加坡残障人骑马协会的10年义工之旅,决定在29岁生日之际上网为协会筹款,与弱势群体分享生日喜悦。善心人士每捐一元,她就进行“一对一捐款”,并将自己所捐款额顶限设在1000元。

在一所学校担任辅导员的29岁女义工受访时透露,因为自小喜欢马儿,她10年前从初级学院毕业后,隔天就上新加坡残障人骑马协会网站报名当义工。

这家慈善组织为特需儿童和成年人提供马术治疗,疗程因各别情况而异。协会每年帮助的受惠者超过400名,其中七成来自特需学校。

最初当义工时,女义工从旁陪着孩子们骑马,后来开始带领着马儿,同时从旁引导孩子如何在骑马时进行抛球等简单动作。

近年来,她每周四下班后都固定到协会当马术治疗义工,也会在协会开放日和筹款活动上帮忙。

她说:“马术治疗受惠者一般是小孩或在生理、心理、社交上有特别需要的青少年。由于每个人面对的难处不同,也可能同时有不同方面的缺陷,每个受惠者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她也认为,自己在辅导与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有助她更好地与受惠者沟通。因为了解他们的需求,她会在与他们接触时更有耐心。

女义工今年初将筹款资料上载到Giving.sg网站。截至昨天(21日),她已为协会筹到至少843元善款。筹款活动将在3月结束。

受惠者人生有改变 成女义工最大动力

受惠者展露的微笑与自信,是女义工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女义工说,有些孩子最初骑马时会有所挣扎,后来逐渐学习如何独立驾驭马儿。

她说,最让自己有满足感的,不是受惠者与家属们向她表达感谢。“单是看着他们的人生经历了改变,越过越好,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性格内向特需少年 接触马术后主动与人交谈

原本内向的特需少年接触马术后开始展现自信,主动与他人交谈。

在彩虹中心接受两年特需教育后,13岁的张俊康目前在一所主流学校念小五。

他的父亲张伟盛(44岁,顾问)透露,儿子当初在妻子肚子里时一直没有动静。他和妻子于是决定在妇科进行检查,并在妻子怀孕八个月时听从医生建议,进行剖腹产。

张伟盛说:“儿子出世后进行脑部扫描,发现有些脑细胞已死去。自此,他的肢体和活动能力都受影响,幸亏智商没受影响。”

张俊康在儿时曾频密进行物理治疗,以加强行动能力,后来他辗转接触到马术治疗。

多学习骑马,在马场与其他孩子们相处后,俊康知道自己不是孤独一人,身旁也有其他特需孩童。 

张伟盛说:“马术治疗能帮他建立自信,除了对心理有帮助,对生理也有帮助。患有脑性麻痹的孩子一般不怎么喜欢把双腿张开。跨坐在马上就能帮他学习张开脚的姿势。这就像透过物理治疗改善肌肉活动能力。在马背上挺直坐着也能训练他的平衡感。”

张俊康也变得更有自信,除了更主动与亲友交谈,还会主动和私召车司机对谈,告诉他行驶方向。

学骑马让自闭童专注力加强

放手让孩子学习马术,孩子学会与他人沟通,家长则学习更信任他人照顾孩子。

被诊断为自闭症孩童的程鼎策今年7岁,就读忆恩学校。他的父亲程章龙(37岁,软件工程师)受访时透露,儿子三岁时还是没有开口说话。经诊断,夫妻俩才发现儿子患有自闭症。

他说,孩子之前无法好好专心坐下来做一件事。例如:要他坐下来写英文字母,只要不留意,孩子一个字没写就跑掉了。但接受马术治疗后,孩子已经能好好坐下来,写一部分的英文字母。

程章龙说,儿子骑马时必须在马背上20至30分钟,必须做好并听从指示。他认为,只要是孩子喜欢做的事,就一定能好好持续做下去。

他也觉得,家长无法陪着孩子一起骑马,孩子必须与义工一起完成治疗,这让儿子有机会接触新的人事物并建立自信。

“我们一般都会倾向于保护孩子,我知道老婆一方面为孩子兴奋,但其实担心孩子是否能应付。我觉得孩子去学骑马也是鼓励我们学着放手,不是手把手陪他做每件事,而是让他去闯闯,学着相信别人。”

想阅读更多暖心故事,可以点击《好人好事圆好梦》系列了解详情。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